名侦探俱乐部

综艺大陆2017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剧照

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2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3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4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5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6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3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4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5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6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7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8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19名侦探俱乐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7:13

详细剧情

芒果TV2017开年重磅自制综艺,《名侦探俱乐部》案件还原+明星幕后记录。

 长篇影评

 1 ) 无所谓的主旋律

2010年夏天,我在一家医院实习。

     轮转到了检验科,每天坐在无菌箱前,用铁丝环在琼脂培养基上机械地接种样品。有时候一上午能连着画100个培养基,画完了手酸,想快点逃离那些叠成一座座小塔的培养基和数不清的细菌,通常以“老师,我帮您去门诊拿样本”为借口,溜出去玩一会,在往返门诊的路上看看蓝天白云。

     那天只有一瓶血样,外面包着送检者的信息和简单的调查问卷。我拿着那支深红色的试管,一路小跑地回检验科。上楼梯时,眼角瞟到了外面包着的那张纸,“送检目的”用黑色水性笔写着“STD”。我警觉了一下,发现自己没有带手套,然后迅速地把手指换到了我认为试管外面“安全的位置”。然后歪着头看完了整个问卷。

“性别”

-- 男

“婚姻状况”

-- 已婚

“最近三个月内发生过几次婚外性行为?”

-- 4次

“最近一个星期内发生过几次无保护婚外性行为?”

-- 1次



    我心里想,这样的男的,得了艾滋刚刚好。



    周五晚上冲着“艾滋”这一主题,去看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先感叹一下马修为了演艾滋病病人而减掉的30磅体重,和杰德瑞怎么也走不出来的疯子情节。男主角罗恩夫是达拉斯牧场的一个普通电工, 住在牧场周围的廉价的活动板房里,他喝酒、吸毒、招妓,或者是,偶尔玩玩斗牛和女人,并且时不时地招惹上警察。

  突然,他被诊断出了艾滋病,医生告诉他,他的人生只有30天可以潇洒了。在翻阅了图书馆的资料后,他想起了一段时间以前的无保护性行为,在发出一声悔恨的怒吼之后,他依然过着痞子的生活,喝酒 、吸毒,一次他在家里看着朋友在和两个姑娘风月的,回头发现,自己离日历上圈出的死期越来越近了。

    他回到了医院,找到当时参与诊断的女医生要求治疗。但当时(1985年)美国可以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AZT还处于临床试验期。受试者不能决定加入到实验组还是安慰剂组,且不说药物试验失败的可能性,如果罗恩只得到了安慰剂,那结局只有死。罗恩没能成功地加入AZT的药物试验,却买通墨西哥裔护工,拿到被医院丢弃的AZT药片。在吃了几天后,病情丝毫没有好转。听护工小哥的建议,罗恩到墨西哥找到一位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这位医生的名声在于通过自己的实验,研制出类似后来被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推广的原始鸡尾酒疗法,并且成功延长了很多艾滋病病人的存活时间,在当地小有名气。罗恩自己尝试过之后,打破了医生对于他“只剩30天”的预言。这个单纯的德州牛仔觉得,好方子得大家分享,再加上,抗艾药物也是个不错的商机。他把药品成箱地从墨西哥运回美国,和异装癖同性恋雷蒙开始贩卖药物。在罗恩的俱乐部里,每月付出400美元后即可获得配方经过罗恩改进的鸡尾酒药物。这里插播一则故事,是红姐给我讲过一个睡前故事:80年代末她在北京进修的那一年,医院里会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病例讨论,由主任医生出题,考察进修医生的诊断能力。有次主任出了道很难的病例,通过病情描述和背景资料,有的小组得出肺炎的结论,有的小组说是血液病,总之没有一个小组给出了主任想要的答案。最后答案揭晓,这个病人,是中国官方报道发现的第一例艾滋病,一个归国不久的博士。在美国,80年代后期正好也是艾滋病开始急剧上升的阶段,由于罗恩药效确实显著,“买家俱乐部”的办公室从简陋的汽车旅馆搬到了一所别墅,还是两位顾客免费提供的。看来,谁也不想等死。

    如果这个故事只被拍成一部抗艾的科教片,那就太浪费了。

    罗恩所出售的药物只能从墨西哥走私过来,或者从日本等地通过医生开处方后非法带进美国。随着“买家俱乐部”的名声逐渐增大,罗恩也惹上了政府的麻烦。而同时,在AZT试验中拿到安慰剂的艾滋患者开始死亡,他们的家属认为试验策划者的行为有悖伦理,对死去的患者不公平,开始了大规模的游行。再加上艾滋高发人群 -- 男性同性恋者的敏感性,眼看艾滋已经从生物医学问题演变成了社会道德问题。难怪本科时,流行病学教授在讲台上问,为什么这些年来,政府更着重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治疗”艾滋病。这归根到底,还是在给社会治病。

    终于,AZT通过了FDA认证。带着吊瓶的罗恩突然闯进了AZT在达拉斯的新闻发布会,打断了CDC代表的发言。这一幕的出现,让这部片子变成了民间和政府对抗的好戏。看着罗恩在会堂高呼,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的研究。我突然觉得,真是人人都可以做科研。用罗恩手中的药品购买记录,可以做出一部很好的生存分析论文,发个影响因子10以上的文章,接着...接着...改变决策者的思路?

    这学期被选了一门environmental and occpuational health policy,第一次作业就针对要不要限制自来水中的某种物质问题,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老百姓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材料里每一方的代表都面带微笑,可每一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了我方的利益所辩护。一如一场杀人游戏,政府要保护平民,还要掩饰自己想要拉选票的意图;自来水公司不开心,因为平民的利益不如他们自己的重要;平民们也不开心,因为限制了这种物质之后,自来水的成本会提高,水价也会涨。我弄不懂的是,科研机构在这场游戏里的处于什么立场?发邮件给拥有哈佛智商的教授,回答说,看谁给funding,也看科学家个人立场。从这部电影中看,医院在药物试验里也处于规研机构的位置。女医生想要帮助罗恩,推广他的自制配方,结果被开除了。但是,如果医院领导针对罗恩的药物联系药厂开展研究,也许美国FDA第一支合法的抗艾药物就变成了罗恩的CBT。这场生物医学与社会伦理的两难问题里,几个电影配角稍微地一点想法的改变,就能重写人类抗艾史。

    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种奇怪的疾病在加州男性同性恋中悄悄传播。一只由几个科学家组成的调查组,开始负责调查这种怪病的原因。小组认真分析了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以及总也追寻不到的传染源,之后就有了“人类获得性免疫综合征”,有了“AIDS”,有了“艾滋流行病学”,有了“and the band play on”,就是以当年那次调查为原型的小说和电影;还有在emory公共卫生学院,电梯里遇见会依次和大家打招呼的院长James Curran, 当年调查小组的一员。

    曾经在入学典礼的reception 上做过很蠢的一件事。高度紧张状态下和Dean. Curran聊完之后,同学们都蜂拥上来问问题、拍照、要签名,我侧身而退,转身看到一高个老教授、拿着一杯红酒独自站在大厅中央。我上前去打招呼。也许Dean. Curran刚介绍过有关艾滋的研究,自我介绍之后这位教授又说起楼下6层实验室正在研制的艾滋疫苗。我说其实对于艾滋疫苗我一直有个疑惑。教授示意我说来听听。接着我问了当年在安医老吴报告会上没有抢到提问权的那个问题:为什么艾滋病明明是个社会问题,要通过改善社会风气来控制传播。而我们现在却在做可能助长不正之风的疫苗?

    教授皱了一下眉头,放下酒杯说:你知道我们每年要为艾滋的药物治疗投入多少吗?

    我当时还不太会用英语表达“1千万”这个数,很尴尬地说“one and....seven zero?”

    教授撇了撇嘴,说,远远不止这个数,收起你的想法,要知道,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的行为,都是应该提倡的。

    影片的男配角雷蒙也得到了不少好评。经历了《Mr.Nobody》和《梦之安魂曲》之后,我真想看看Jared演正常人的样子。 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罗恩在与他合作的过程中,转变了对同性恋和娘泡的看法。前几天刷微博,看到“同性婚姻”出现在热门话题里了,本来想跟个贴,看着对话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中国想要合法同性婚姻,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毕竟连美国也只有部分州开放了同性恋登记。回家前看到一个同性恋朋友在facebook上发的状态挺好玩的。有人说支持同性恋婚姻会鼓励更多的人变成同性恋,不利于社会稳定。她回复说:

    “那《残疾人保护法》就是鼓励大家都成为残疾人了?”

    有次因为“为什么同性恋不利于社会稳定”这个问题问室友,amy姐的解答了我好多年的疑惑:“因为得不到祝福的关系很容易瓦解。只好不停寻找新的寄托。看似是风流成性,其实是无可奈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艾滋病会在男同中间盛行。放眼望去,周围的同性恋者不少,他们也心地善良、努力工作,他们的感情理应得到保护。电影的五分之四处,雷蒙死了,死得很痛苦,不过至少,陪在他旁边的还有他的小gay伙伴。看到他弥留之际对生活的眷念和几天前同性恋朋友痛苦地诉说亲人的离世,我想到了怎么去跟帖“同性婚姻”这条微博主题:“如果有天你突然病了,我可以在你的“家属同意书”上签字;如果有天爱我们的亲人要离开,他也可以安心地看到我一直被你紧紧地牵着手”

    这部电影展现出了社会的很多问题,艾滋、旷工、贫困、毒品、酗酒、娼妓、医疗、政策......以至于看过之后,很难分析出其中的主旋律。也许能借用教授的那句话,只要是为了发人深省,都是应该提倡的。

 2 ) 药企真正的攻击点,达拉斯比“药神”抓得更准确

这个暑假,徐峥的《我不是药神》大火,与之题材相似的达拉斯也就不可避免的被拉来一起讨论。

在两部电影的相关讨论中,药企都被刻画为反派人物,《药神》因为某种不能描述的原因,单纯又粗暴的将药企脸谱化为贪婪冷血的人民公敌。相比较而言,达拉斯的处理就更细腻一些。

药神只是简单粗暴的说,瑞士正版药贵,印度盗版药便宜,所以穷人不得不走私,甚至抗议药价。可是,药价为什么贵?贵在哪里?贵得有没有道理?这些关键点却含糊其辞。这也是后来引发观众争议的原因。

达拉斯在片头则明确的展示了药价和审核过程,并且,主治医生明确指出,你不能阻止药厂牟利。药厂也要生存。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能批判药厂了?病人就只能任人宰割么?

不是的。的确,如果药品经过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并且确实药效明显的话,药厂维护版权是行使自己的正当权利,如果放任印度盗版,版权法岂不是成为一纸空文?如果辛苦研发不能带来可观前景,的确会让药厂放弃研发新药。

但是,虽然你不能逼迫药企高风亮节,你却完全可以要求它不作恶。

再说一遍,虽然虽然你不能逼迫药企高风亮节,你却完全可以要求它不作恶。

打蛇要打七寸。

什么是作恶?

1.药企是否为了追逐高利润对病人造成了毒理性隐瞒?

片中,AZT被医师和药剂师反复宣称为安全,然而罗恩和墨西哥医生研究发现,AZT会不加选择的杀死所有的细胞,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其毒副作用远大于疗效。

药企是否为了贪图利润,刻意忽视并对公众隐瞒了毒理和副作用情况?

2.药企是否为了追逐高利润,刻意选择了高成本的原材料?

罗恩在墨西哥是找到了更廉价,副作用更小的药物治疗方案的,也就是初代鸡尾酒疗法。其不被FDA 承认的原因是没有审批。

如果说印度药涉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权问题,DDC(微毒),T肽素(无毒副作用)则和AZT没有版权冲突,甚至疗效更显著。那么为什么始终未获得FDA的授权?

为什么就非要用AZT呢?

打个比方,医院卖三块钱的开塞露,地下作坊抄袭药方,然后卖三毛,那医院肯定不是过错方。

但是如果病人明明能用开塞露解决的问题,你非让人家做个肠道手术,那医院就欺人太甚了。

3.预防药和治疗药的选择

药品如果分为早期的预防药和后期的治疗药。那么,药厂是否为了利润最大化,放弃“预防线”,只生产“治疗线”?

如果将药品分为一次性的治愈药和需要长年累月坚持服用的缓解药,药厂是否为了压榨患者的剩余价值,只生产缓解药,甚至刻意打压一次性治愈药,让患者只能续命而不能康复?

如果是,药厂就是在作恶。

虽然你不能要求它高风亮节以成本价甚至赔本出售专利,但是你完全可以控告他作恶。

药神为了过审,对于本应是全剧高潮的庭审环节拍得含糊其辞。最后又强行让医保亮相。

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舆论导向。如果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走私,泼粪,示威游行的人才能得到医保,那其他绝症的患者要不要跟着一起闹?医保如果强行包揽全部的病患,那国库够不够用?目前,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卖地,所以一旦国库不够用,要不要加税?要不要把房价地价抬到更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综上所述,政府最有效的方式或许不是简单的纳入医保就完事。

1.当个体由于所在阶级过低或健康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政府能否转换立场,站在公民一方重新参与和药企间的定价博弈?(如达拉斯片中的法官)

2.药企为了利润肯定是倾向于缓解药的研发。那么,能否由政府加大对研究所的投入,催生国字号的一次性治愈药参与药企的市场竞争?既为患者多了一些希望和选择,也使得药企在竞争压力下,不至于把缓解药进行价格垄断。

3.药神和达拉斯都有一个类似镜头,即药企的职工在电视节目上进行宣传引导舆论。药企具有更大的财力,更靠近媒体,也更具有权威性,因此比起普通民众来,药企必然更容易获得话语权。那么,民众声音如何得到更好的表达?除了走私,泼粪,游行示威,地下集会等方式之外,国家有没有提供给民众更好的表达意见的渠道?

暂时就想到这里。

 3 ) 叛逆者Ron和救世主勇哥

看了微信里“我不是药神”的分享,就立马联想起这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感觉比较雷同,一直到看完电影“我不是药神”,才发现两者是不同的。“我不是药神”对真相和根源采取的是回避,避重就轻的方式,把一切原因表面化,指向药厂,并且把小人物最终塑造成了“英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要诚实许多,里面没有英雄。主角Ron非常不主流,就是一个小混混小无赖一样的人物,住在一处廉价活动房里,职业是电工,抽烟、喝酒、吸毒,参加牛仔竞技,在赛场的隐蔽角落里找女人疯狂做爱。后来他染上了艾滋。

和“我不是药神”中最不同的就是,Ron本人是个艾滋病患者,所以他找药、走私、卖药的所有的起始动因都是自己求生;人生最危难之时结识易装癖者Rayon,使得他从一个十分抵触排斥同志群体的态度,通过个体的接触,逐渐了解同志群体;自己也从一个放浪牛仔转变成为AIDS群体争取权益的社会活动家。

所以“我不是药神”中勇哥的定位是救世主,而Ron的定位是叛逆者。

影片的细节能记得的已经不多,其中Ron和Rayon的友谊也十分感人。

 4 )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你若不抗争,活着给谁看

电影里出现了两个有意境的事物,一个是牛仔竞技,一个是Ron Woodroof母亲留下的亲笔野花画作,牛仔代表抗争,野花象征温情。换句话说,男主角Ron是牛仔,表达不屈服精神,男配角Rayon是野花,体现电影的温情一面。
当昔日朋友得知Ron得了AIDS之后的冷漠,Ron离开家时,除了钱之外带走的唯一一件东西就是那幅画作,后来Ron与女医生Eve Sakes发展到不一样情愫之后,他将画作赠送了她,Eve将画作挂在墙上,温情瞬间蔓延。影片以牛仔竞技开头,也以牛仔竞技结尾,开头时淫靡的Ron结尾时仿佛焕然一新,他骑上牛背,接受撞击,那一刻一个抗争的英雄形象诞生。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背景是80年代的德州达拉斯,本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关于社会对同性恋的排斥,《断背山》《米尔克》《天佑鲍比》等作品中都得到了反映,所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中普通民众的恐同情节不难理解。另外当时美国只研究了一种抗AIDS药物,影片中Ron所服用的药剂AZT是当时FDA唯一合法批准上市的一种艾滋病治疗药物,美国对于抗AIDS药物的研制特别保守,这就是为什么国外的抗AIDS药物在美国算作违禁品的原因。
影片通过Ron得AIDS前后的强烈反差,升华了人人平等,人人都有生存的权力这一主题。Ron酗酒、吸毒、赌博、荒淫无度,由于当时的社会认知,以及对牛仔文化的认同,Ron也对同性恋深恶痛绝,这一点在他谈论好莱坞演员Rock Hudson是同性恋的戏谑,还有当异装癖Rayon接近时他厌恶的行为可以看出。Ron怎么也想不到他的余生会和LGBT(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共同走过。过度的纵欲,徘徊在声色犬马之间,HIV在不经意之间就潜入了这个不可一世的牛仔身上。直到那一天的跌倒,才让他知道自己也有被命运打倒的时候,这种只发生在同性恋者身上的恶疾怎么可能降临在自己身上?他忍耐不住,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到最终确信只能是撕心裂肺。本能的驱使,Ron可是寻求治疗方法,他找到了医院的医生,却被告知实验性的药物AZT只能提供给极少数的患者,觉得被医院舍弃的Ron开始与地下药物交易药品,最后一次交易中,Ron得知了一个被美国吊销执照的医生在墨西哥有研制抗AIDS药物,辗转到墨西哥后,他得到了治疗,身体也较之前有了恢复,于是他做起了走私抗AIDS药物的生意,由于美国当时治疗AIDS药物的匮乏,Ron的药品交易生意日益壮大,很多患者都到Ron 处买药品,“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应运而生,当然,期间少不了Rayon的帮助。作为贩卖违禁药物,“买家俱乐部”面临的阻力自然不小。Ron的办公室受到了警察的搜查,Ron还要面对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指控。最终,Ron将FDA告上了法庭,法院裁决Ron有权利为了生存获取用于治疗自己的药物,虽然称不上完胜,但至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这一过程中,必须提到三个转变。一个是Ron对Rayon的态度转变,另外是女医生Eve对Ron贩卖药品的态度转变,再者就是Ron人生态度的转变。在医院,Ron对第一次见到的易装癖者Rayon十分抗拒,然后却抵不住寂寞和Rayon玩牌,由此产生交集。在Ron开始走私药物时,Rayon主动入股,一起经营,相处过程中,Ron逐渐了解了同志这一群体,并且也开始关心Rayon的生活,比如提醒他放弃吸毒,在Rayon遭受白眼时挺身而出,人生最后的这段友谊可遇而不可求。女医生Eve首先也是不同意Ron走私药物,Eve在得知的医学权威和FDA的不作为后,也毅然转身支持Ron的“买家俱乐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Ron自己态度的转变,从一开始放浪的牛仔到一位为AIDS群体争取权益的社会活动家,他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对于这样一部靠演技取胜的作品,绕开演技而谈显然不科学。男配角Rayon的扮演者杰瑞德•莱托的光芒甚至盖过男主角Ron的扮演者马修•麦康纳,作为好莱坞的性格演员,麦康纳最近几年演技全开,步上了方法派演员的康庄大道,在《杀手乔》《报童》《污泥》中都有上佳表现。杰瑞德•莱托则继续他独特的选片模式,非毒品、AIDS、神经病题材不选,对于这位视唱歌为主业演戏为副业6年未接片演员来说,今年的这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无疑会在他的演艺生涯中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形神兼备的易装癖者注定会成为影史里难忘的角色。两位演员在影片里拼瘦拼演技,看着他俩枯瘦如材的身体,我再次确信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演员的。在俩位演员的夹击下,女演员詹尼佛•加纳的不俗演技表现也彻底沦为陪衬。
这部影片一个特点是,幕布报时。Ron晕倒被确诊为AIDS患者后,被告知只剩下30天的生命。绝望笼罩着他,他开始了看着日历度日的绝望生活,在第30天,他却在墨西哥找到了续命良药,从此开始了贩卖药品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纯粹谋取私人利益,到后来为同志、AIDS群体争取医疗权益而奔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都在与病魔与FDA抗争,在确诊得了AIDS 2557天后后死亡。
影片主旨并不是将Ron塑造为一个改头换面高大全,后半段依然有他为了释放性欲与AIDS女患者交媾,看着墙上照片自慰的情节。光这一点就足以佩服导演,走出了一条不是那么主旋律的道路。

 5 ) 原来活着,才是一时冲动

     一个烂牛仔,烂中之烂,他的正常生活本来是:起床、干活、扯淡、拿钱、看骑牛(边看边XO)、躲债、回家、喝高、招妹、嗑嗨(边嗑边XO),想想你要是过这样的生活,真不如死了算了,这样的人去对抗FDA,他可能这辈子都没想过干这种“无聊事”,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与一个基佬握手,他可能这辈子只要有个妞愿意撅屁股他就愿意进去;
     而另一个骚基佬,骚中之骚,他的正常生活本来是:起床、穿丝袜、化浓妆、望蛋兴叹、弄钱去(当然要XX)、逛街、忍受蔑视、派对、嗑嗨(当然要XX),想想你要有这样儿子,你也不想认他,这样的人去对抗FDA,他也一辈子都没想过干这种“无聊事”,他可能这辈子也不会再穿上男人装,他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正常人理解他。
      这样的两种人,生存还是死亡,他们未必没想过。
      病来如山倒,哈哈,没好好玩过的人,才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好好活过,生存还是死亡,也许死掉去了上帝那里,可以幸幸福福的,可是这么死了,特么的不就成全了那些烂人?所以我得成全自己,恶心别人!!
      对于美国越来越多只在乎辞藻与镜头的华而不实的,所谓救赎类电影,这部电影,反而更加用一种平易的方式给人们真正的正能量,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是否真的可以战胜命运,战胜大的可怕的机构,那就像《海贼王》里的千阳号,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是重要的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让梦想一直都在!命运,那只是我为了给看扁我的人好看,打官司,我是为了我的朋友,那个基佬朋友!谁都知道,命运,谁战胜得了?那种官司,连审理都不会审理!
      钱,这个字眼体现在了影片的标题上,买卖,对于每个人来说,钱都要有,才能吃得起饭,有得起面子,也许他一开始是为了钱,但是Ray的死,我觉得他已经不在乎钱了,他卖了自己的凯迪拉克,为了两个病人,要知道,他以前连差350块钱都要斤斤计较的!
      最后Eve和Ron坐在一起谈论的“有没有想过重新回到正常生活”
      “正常的生活?它从来都不存在!”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在为没可能活过的另一个人生去奋斗,我想让它存在点价值”
       “它存在的!”
      还记得那一幕,Ron摸摸手枪的扳机,最后还是放弃了,他是猜到后来有掌声在等他,而活下去的吗?
      也许,活着才是一时冲动,可是世界就是这样,我喜欢的骑牛,我母亲的画,我温柔的女人,我难得的朋友,我不是小丑!

 6 )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Dallas buyers club》让我对“电影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记得大学时某次课间,和一个教农业经济学的教授闲聊,他说别看他会六国语言,还真不如一个会拍片儿的导演,电影语言能把你想表达的通通展现,也能帮你发现你心里最不易发现的柔软。我当时还心底对这个老教授一阵地狂笑:您再过几年也到了退休了年纪,怎么还和文艺青年毛孩子一样,把电影常挂嘴边?肯定是年轻泡妞时常被拒绝!

后来看了央视《华尔街》的纪录片,知道了世界最富盛名的富豪家族——罗斯柴尔德的家族之成功秘诀:

1. Always be humble.(永远保持谦逊的姿态)

2. It doesn’t matter who you are, it matters whom you are with. (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梦里就老惦念那位教农业经济学的老教授,真觉得自己年少无知,恨不得夜里抽自己几个嘴巴子。年轻的时候,恣意的挥霍别人的真诚,觉得生命真他妈的不是事儿,年岁大了,一定会后悔的。

昨晚看完这部《Dallas buyers club》,越发觉得要想“活着幸福”的道理明明就摆在眼前,人家富豪们并没有把自己成功的秘诀遮着、掩着,却还是有一屁股的人,比如我,折腾自己,觉得时间是大把大把的用不完,无聊挂嘴边,抱怨这个不公平,那个运气差。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被告知,你的时间开始如定时炸弹一样进入倒数,我相信,没有人能够真切地联想那番情景,想不到的人们,就来看这部《Dallas buyers club》,它不是什么励志片,也不会说教般的告诉你——生活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它仅仅用胶片重新追溯了一个人有多么渴望“活着”,他想要的就是活着:呼吸、吃饭、拉屎、睡觉、喝酒、泡妞、看电视,一点也没有我内心里的各种奢侈的渴望,去南美旅行、亲眼见一下吴彦祖、一夜醒来变九头身美少女战士……(其实我这不叫活着,叫折腾)

而另一方面,《Dallas buyers club》又讲了很多东西,比如对生命的重新审视,在精神和身体双重困难来袭时如何保持的顽强意志,比如如何学会包容,让自己的世界观能像阳光一样,尽量照耀自己从来不曾想过到达的地方。之前我一直给好电影的定义就是一个标准——看了不瞌睡,越看越流泪!这部影片绝对达到了我对好片的定义,并且让我思考了很多。

1 你讨厌的人必然有你值得钦佩的地方

我想看完这部电影的人,都应该和我一样,被异装同性恋Raymond和对汉子文化迷恋至深的老牛仔Ron woodroof之间的友谊所撼动。记得以前喜欢看NBA球赛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小牛队的老板库班,够爷们儿,对自己队伍的队员好的没话说,一命换一命,让那个时代的小牛队团结一致,一起向伟大的球队不断进发。我相信生在达拉斯的骚年们必定都有一颗爷们心,他们万万不能和“娘”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电影主人公Ron Woodroof的心声,他也是那个年代“恐同”的铁杆。

偏偏命运的捉弄,Ron和天生就向往变成美丽女人的小男生Raymond相识并成为了生意上的好伙伴。Ron实在是搞不明白,明明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每天却要在镜子前浓妆艳抹,对V领的深浅斤斤计较;Raymond也不喜欢Ron那套明明都要死了,还装腔作势装铁汉的架势。但是这并不妨碍两个人一唱一和,共同在治疗AIDS的道路上一起努力,大赚一笔。重要的是,他们彼此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从来不能发现的闪光点,也给了彼此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一直觉得自己很爷们很厉害的Ron其实心里一直都知道自己比Raymond要懦弱好多。至少Raymond敢于挑战偏见,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走在大街上丝毫不在意这个社会存在的异样眼光;他也足够的善良,自己成为医药公司试验的一员,也愿意把药分给好友一半,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一起活下去。Raymond更懂得回报和感恩,平时看他吊儿郎当,总是想从生意上小偷小摸一把去HIGH一下,可是关键时刻,他放弃了自己的人身保险,拿钱帮助Ron继续维持公司的运营。Ron Woodroof在Raymond的影响下,开始重新审视身边这群被自己天天鄙视叫做“faggot”的弱势群体,发现他们比所谓的正常人要更加真挚、更加善良,更加珍视爱与被爱。相对地,Raymond也从Ron这里获得了“尊重”,在生命最为脆弱的时光里,Woodroof用拳头去捍卫旁人对Raymond应有的尊重,他也一直叮嘱Ray不要吸毒、不要喝酒、不要糟蹋自己,我想,某种程度讲,Raymond从Ron这里获得的是一种“好好把我看做一个人”的最起码的敬意和安全感,这在我们所谓正常人眼里先得多么微不足道,对GAY GROUP而言却尤为珍贵,可见,社会重压下的恶意的恶毒程度足矣抹杀无数灵魂。

2 要知道自己的极限,也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

记得看日本电影《入殓师》时印象十分深刻的一幕是男主人公准备放弃当大提琴手时,告诉妻子,人,一定要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

我一直在想,知道极限能干嘛?是否能够在触线之前,扭转掉头,找到另一个可以呼吸的空间?知道自己的极限是否就不至于一头撞在南墙上头破血流?

《Dallas buyers club》也许给了我一个答案:知道自己能力的极限,更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挑战,并不意味着走在钢丝上一路不复返,而是在自己极限的线上思考更多延续的可能性。Ron一开始被告知只能活30天最后活了2500多天,如果他没有挑战自己极限的勇气,别说活30天了,估计从医院门口出来,就手枪一举,脑门中弹自杀了。

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你现在是光棍、是穷光蛋、是坏人、是失败者、是瘾君子……活着不如死了算了,但是,真的死了,连这些起码证明你活着的tag都没有了。活下去,真的很难。因为我们要对抗的东西太多,要学会的太多,要忽略的太多,要挣脱的也太多,但是,活着,就能看到晴天、阴天、下雨、下雪、春暖、彩虹,这也是Ron Woodroof拼死也要活下去的原因吧,远走墨西哥、日本、以色列、中国,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活着,活着,就能帮助更多的人活着,体会瞬息万变。

现在想想,好像活着也没什么好怕,好好活着,认真经营自己的人生。

最后以GOOGLE DOODLE今天的Moto作为结束——

"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 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cing sport, 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 any kind and in the Olympic spirit, 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 solidarity and fair play." –Olympic Charter

"运动是与生俱来的人权。每个人都应有机会,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秉承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参与运动。”

(因为俄罗斯有ANTI GAY LAWS, 这句话是献给所有没办法参加冬奥的同性恋运动员们的。)

 短评

这种题材也可以这么励志,美国人真的够了!

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绝症不可怕,绝望才可怕。绝育不算难,绝欲才叫难。

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艾滋是那头无法驯服的野牛,骑上它掉下来只是时间的问题,很好的比喻。

12分钟前
  • 走马
  • 推荐

一流的表演,除口音尚可辨识,麦康纳已经完全成为了剧中人,Leto的表现也非常惊人,值得敬佩。平凡人在不平凡的状态下做出了超凡的选择,一个混混到民权斗士的转变之路,人终于超越了疾病。

14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生动再现了80年代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状态和维权运动。从患者到药贩子本身就很励志,更何况他们对内不放弃生命、消除内部偏见;对外利大于弊的走私药与弊大于利的药监局之间相抗衡,温暖有力。两位演员真是用生命在演戏啊,用演技撑满全片!

1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纯剧情拍到这份上值了 男主男配的演技真心狂赞!

22分钟前
  • Fran
  • 推荐

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他们两不拿小金人真是没天理。现在打赌,2014金球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或最佳男配,他们至少一个,若没得奖我吃键盘,上图。立此为据!!8.6(PS:键盘君终于舒了一口气,2014-3-3。= =!)

26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用最轻松的态度拍出了最沉重的题材,完全不加煽情的感染人心。男演员们演技都大发了,今年Jared Leto不拿最佳男配我特么就撕逼!!!!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满眼都是演技的片子,编导的功力都放在了两位戏霸身上了,一个皮包骨,一个异装癖,不是剧本给了他们多少戏肉,剧本多么偏袒他们,真的是这俩戏霸在用生命来演戏。其实这个从非法走私药物逐步到为人权抗争的故事本就很精彩,如今在两位戏霸面前,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也就是他俩的神演技了。★★★★

3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男主、男配演技都破表了。上次见马修.麦康纳还是<林肯律师>里那个拉轰的帅叔,又屌又骚包,这部就眼窝眍䁖、腮帮塌陷、瘦到脱形的战艾斗士了。最诗意,是万千黄蝶绕身飞舞那一幕,如幻似真。对有些人来说,活着就是紧紧攥住意志力的缰绳,制服那头蹦跶公牛,尽量不从牛背颠下,能待多久,就待多久。

35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剧情很平淡,几位演员奉献了他们人生最精彩的表演,不知道马修是怎么样把自己那张帅脸变成电影里那副纵欲过度的屌丝样的,再让我感慨一下演员这个职业太不容易了…我家少爷今年不得奥斯卡最佳男配我就自宫!我就自!宫!我话放在这儿了学院不举的老头们你们看着办吧!【谁管你﹁_﹁

36分钟前
  • 小小鱼
  • 推荐

没有特别的惊喜,但耐看啊。演员没得说,大卫·O·拉塞尔应该好好观摩。看到杰瑞德·莱托投向马修·麦康纳的蓝眼睛,才想起来就是《梦之安魂曲》海报上的那双眼睛。

41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杰瑞德莱托必须最佳男配!演技好到发指!好到让人挠墙发指!马修麦康纳演技也好到爆,尤其是去墨西哥之前趴在方向盘上干嚎那一段,跪求两人冲击奥斯卡。一个沉重题材的电影却毫不伤感,最具震撼力量的是人性的真实,很难讨人喜欢的角色却让人充满敬意。PS:影片中段叙事节奏欠功力,五星是私心

43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瘟疫求生指南》的剧情版延伸,配合那个纪录片,将会了解他们的更多困难。这种正邪分明的片子虽然简单,但看起来很过瘾,两位男演员的努力让这部片子更有魅力。有几处细节很棒。比如超市遭遇旧同事,一场戏就把男主的立场和两位演员的关系转变都带出来了。杰瑞德·莱托比很多女演员都有魅力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很不错的艾滋题材电影,同时涉及大量LGBT话题,本以为马修·麦康纳瘦成柴骨的奥斯卡级演技才是重点,但却是杰瑞德·莱托妖娆迷人的易装表演抢走风头惊艳全场。

49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药贩子的故事”只是个吸引人的题材,其实这部电影和去年的《瘟疫求生指南》一样,描绘了80年代的美国,多数治疗艾滋病的药品还未合法的时候,病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LGBT群体的状态(还是用一个非常直的直男的故事来说的)。电影的开头非常好(后面再主次分明点就更好了),演员们非常勇敢。

50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Jared Leto的腿比女人还美!!!【说正事,这热血抗艾片真是百年难遇地好啊,仔细想想,能把life outweighs money这种俗道理包在热血的外衣下讲得这么动情深刻。fuck yea cowboy!!!!

55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只看马修迈康纳的演技就已经值得了,更何况剧本也还算出色。一个人的斗争和一群人的斗争。片子积极向上。美国这类电影有一个本事,可以把一切道德高地转化为一个个合理的细节。为自己活着、为了赚更多的钱、然后客观上拯救了一群人。只为私欲却成为了公德。除了女医生那条线索有些煽情,其他都还好。

58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本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是杰瑞德·莱托的那一句:“I don't wanna die”那种在垂死边缘挣扎的痛苦蔓延了整个电影,原来再堕落的人也有求生的欲望,而且他们比我们更痛苦,因为他们用玩世不恭来伪装自己。马修·麦康纳和杰瑞德·莱托的表演让人潸然泪下,他们值得一尊奥斯卡,直接五星送上!

1小时前
  • Ron Chan
  • 力荐

jared太屌了 T.T

1小时前
  • April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