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

剧情片印度2016

主演:阿迪勒·侯赛因,塔妮莎·查特吉,拉迪卡·艾普特,法如克·贾法尔

导演:莉娜·亚达夫

 剧照

炙热 剧照 NO.1炙热 剧照 NO.2炙热 剧照 NO.3炙热 剧照 NO.4炙热 剧照 NO.5炙热 剧照 NO.6炙热 剧照 NO.13炙热 剧照 NO.14炙热 剧照 NO.15炙热 剧照 NO.16炙热 剧照 NO.17炙热 剧照 NO.18炙热 剧照 NO.19炙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28 20:59

详细剧情

拉妮、拉荞和碧琪丽是拉贾斯坦乡间的三个好姐妹。拉妮三十出头却守寡多年,她为儿子古拉布的婚事不惜债台高筑,而古拉布则是个败家子,只知每日胡作非为;拉荞婚后一直未能生育,她的酒鬼丈夫常常对她拳脚相加;碧琪丽是流浪舞团的花魁,同时也操持着皮肉生意,老板曾拿她的身体当作摇钱树,如今却将她冷落。在十胜节的夜晚,饱受折磨的三个人终于下定决心,结伴踏上了寻找乐土的道路。

 长篇影评

 1 ) 《炙热》:这部电影将会让你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

随着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越发密切,印度电影渐渐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关注,但即便如此,国人对印度电影的认知仍旧停留在非常浅表的阶段,说起印度电影,就只想到歌舞、打斗、搞笑、爱情大杂烩的马萨拉作品。
 
今年新春档,两部象征中印文化交流的电影,《功夫瑜伽》和《大闹天竺》全部定位成嬉笑怒骂的搞笑片,也折射出了中国人对印度电影,这种不正经的刻板印象。
 
其实,印度也有很严肃的影片,2015年多伦多电影节的印度参选片《炙热》,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它不禁严肃,且意义深刻。
 


影片讲述的是印度三个农村女性的故事。
 
15岁就童婚的拉尼,从没得到老公的爱,丈夫早逝后,年纪轻轻的她又成了寡妇,此后,她就一直过着侍奉婆婆、养育孩子的艰辛生活,没有半点的感情滋润,而所有人都认为,她就该安于现状。
 
拉荞的生活是另外一番光景,结婚多年的她,一直没有怀孕,为此,老公总是时不时迁怒于她,对她拳脚相加,对此,她只得默默承受。
 
碧琪丽则在舞蹈团担任舞女,私底下从事卖淫活动,为此她遭到了主流社会的排挤,甚至被规定不得参加任何仪式。
 
碧琪丽参加拉尼儿子的婚礼


三个女人,三种生活,我们发现,不论她们有没有婚姻、有没有丈夫、有没有孩子,都无一例外的不幸,这种不幸都源自传统理念对女性的压迫,拉尼是童婚、寡妇守节制的牺牲品,拉荞则是女性被当做生育机器的典型代表,碧琪丽体现了传统对女性性权利的剥夺。
 
显然,这是一部反映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作品,而罪魁祸首就是印度人一向引以为傲的传统。传统,是印度的财富,也是阻碍印度走向现代文明的羁绊。
 
故事背景被设定在农村,是相当有现实意义的,其实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印度城市女性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巨大改善,接受教育、参加工作,都不是新鲜事,但在农村,则完全不同,如同中国人对农村的普遍印象一样,印度的农村也是落后思想的最后堡垒。
 
元老们诟病电视机的弊病

 
影片的一开始,就安排了一段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剧情,拉尼和拉荞结伴路过村口,巧遇村庄召开村会,元老们像一尊尊菩萨般,庄严的主持着会议,但他们带给女人们的并不是福祉。
 
逃回娘家的女人,被元老们强行送回婆家,尽管她在婆家沦为了全家男人的性奴,因为离婚有违传统,妇女代表要求给村庄安装上电视,以丰富妇女们的生活,元老们却指责电视、手机等现代设备,让妇女们过多接触外部世界而学坏,所谓的学坏,只不过是注重打扮和自由恋爱,这些都是传统不允许的。
 

被强行送回婆家的女子

 
现代法律在这里不起任何作用,一切都是由年长男性组成的元老团说了算,人权、自由更是无法投射到此地,落后的传统思维,像枷锁般牢牢的把控着整个村庄,并随处可见,女人不该外出、不该工作、不该受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三个主角的境遇,可想而知。
 
拉尼是个典型的传统女人,守寡苦熬15年,也没有任何意识去改变现状,年迈的婆婆总是安慰她,一切都会好的,然而一切依然如故,只有岁月的流逝,悄然无息的带走了她的青春。
 
儿子大婚当晚,婆婆安详离世,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拉尼,拉尼嚎啕大哭,这番哭声中,除了对婆婆的哀悼,更是对自己的悲鸣,此刻她能一眼望穿自己的整个人生:像婆婆一样孤独终老。
 
这一年,拉尼只有32岁,但她觉得自己一辈子已经完了。
 
拉尼

 
没有孩子的拉荞,通过出色的手工活,得到了工作与报酬,本期望以此能博得丈夫好感的她,迎来的依旧是丈夫的打骂,在男人眼里,女人的自立,就是十恶不赦。拉荞除了忍受,不敢有半点顶撞,相比于拉尼,她有改变现状的自我意识,但缺乏勇气。
 


拉荞被丈夫殴打

 
碧琪丽则不同,她有意识、也有勇气,可惜没有能力,貌似独立生活的她,其实严重的依赖舞蹈团老板的平台和男性嫖客的恩惠,性格泼辣的她企图超越传统男权的权杖,最后却被教训的很惨,而她自以为是真爱的男人,不过是又一个皮条客。
 
碧琪丽

 
可见,在这种情形下,女人有没有意识,有没有勇气,结局都是一样的,几千年的传统男权统治,让女人几乎在出生的那刻,就注定是弱者。
 
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部印度电影《没有女人的国家》,影片描述了一个光棍村里,五兄弟共娶一妻的故事,这个被众多影迷称作暗黑系印度电影的作品,是我观影人生中的一个梦魇,我看到了男权、夫权、父权对女性的轮流压榨,女人如弱不禁风的稻草,被蹂躏、欺辱,却处于完全失语的状态,像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没有女人的国家》

 
《炙热》却完全不同,它并不意在仅仅描摹三个被压迫的女性,它更希望刻画出三个鲜活的个体,如同片名一般,赋予她们炙热的生命力。
 
三个主角有着大量女人间的私密对话,这些谈话中,透露出友情的真挚,对爱情的渴望,对美好性爱的向往,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期待。其中有一次,传统的拉尼甚至表露出自己很享受手机在下体震动带来的愉悦......
 


拉尼非常善良,她没有因为拉荞的不育和碧琪丽的不贞,而歧视她们。当拉尼终于认知儿子不是一个好丈夫时,她放走了为儿子找的童养媳,让她随恋人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即便此刻,拉尼也未必真正觉醒,知道什么是女人的权利,但她的良知,战胜了腐朽传统对思维的禁锢。
 
拉尼送走儿媳

 
拉荞希望成为母亲,得知男性也可能不育后,大胆向陌生男子借种,当男子爱抚她时,她激动的流下了泪水,这是她一直渴望得到的爱意,碧琪丽更是敢爱敢恨,她没有因为自己被主流社会排挤,而变得尖酸刻薄,相反,她珍惜每一个对自己好的人。
 
三个女人,没有因为生活的不幸,传统的压迫,而变得麻木不仁,相反,她们个个情感充沛,个个生动感人。
 
也许,生活遗弃了她们,但她们从没有背叛生活。
 
拉荞

 
故事的最后,颇有宗教的禅意,印度教节日十胜节来到了,拉荞的丈夫得知她怀孕后,恼羞成怒,原来他一直都知道是自己不孕,男权的虚伪不过如此,然而人在做,天在看,当他再一次向拉荞举起拳头时,竟然被油灯烧着了,这时,欢庆节日的民众也正好点燃了十首魔王罗波那的纸扎像,一向没有勇气反抗的拉荞,顺应天意,任由丈夫被大火噬灭。
 
拉荞得救了。
 


三个女人偷了舞蹈团的车,出发赶往大城市,打算靠做手工活谋生,开始新的生活。
 
影片用宗教,为女人们解围,看似无稽,实则是挖掘到问题的根源,印度是宗教文明,每一个传统习俗背后,都有宗教的影子,传统捍卫者,也总是拿信仰作为盾牌,认为有违教义的行为都是对神的不敬,影片让宗教为女人助力,实则是抨击了这些卫道者是假信徒,如同圣雄甘地说的那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为神就是真理,但是现在我明白了,真理才是神。”信仰应该遵从真、善、美,而不是泯灭人性的压榨、剥削、欺凌,这才是真理,才是神的旨意。
 


故事乐观的结尾,表达了影片对印度女性地位提升的美好期望,但现实还是残酷的,就像片中描述的那样,村里终于安装上了电视,女人们将有更多机会了解世界,而有可能受到启发,但村上唯一尊重女性的男人基尚,却被拉尼的儿子,带人打成重伤,黯然离去。
 
要普及现代化的生活,很快,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还任重而道远。
 
不可否认,这部影片反映的内容是落后的,但影片本身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它敢于去批判印度的传统,敢于去揭露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的现状。
 
其实,这部片子里所有提到的情况,中国都有,比如童婚、重男轻女、家庭暴力等等,但中国却没有类似的影片,这值得深思。
 
印度用电影,向我们展示了他们面对自身缺陷的巨大勇气,而这正是中国人所缺乏,除了《炙热》,印度还有很多类似的正经好片子,是时候对印度电影刮目相看了。
 
PS:本片没有任何歌舞片段。


首发于 电影通缉令 微信平台

 2 )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女主角拉尼,十四五岁结婚,青年丧夫一直是寡妇,丈夫生前喜好嫖娼家暴。女配角一拉乔,丈夫酗酒喜家暴,把不孕不育的原因推脱给妻子。女配角二碧琪丽,舞女和妓女,男人们一边意淫她一边看不起她。女配三詹琪,十四五岁被当做商品卖给别人做媳妇,被丈夫嫌弃,家暴加强奸,丈夫喜好酗酒嫖娼。女龙套N,丈夫找情妇,她被夫家多个男亲属强奸,被迫堕胎,逃回娘家又被强行送回魔窟。这就是贯穿这部电影的中心吗?性?

不,这只是一部描述印度农村的电影,围绕着女主拉尼的家庭。但是和普通的此类题材电影相反,这部电影充满了性和暴力,而没有爱。只有几个女人之间的友情,在极度缺乏爱的时候,还会被误认为是爱情互相舔舐伤口给予心灵和肉体上的慰藉。

跟电影摔跤吧爸爸比起来,这部电影更像真实故事。没有一个全国冠军的爸爸,没有一个认为女孩应该自己挑丈夫的爸爸,没有倾注所有心血培养女儿的爸爸,只有一个青年丧偶把儿子拉扯大婆婆侍奉好的母亲。她会去给儿子买新娘,在村民大会上对求助的女孩无能为力,在新婚之夜对女孩的呼叫充耳不闻,对闺蜜的家暴遭遇保持沉默……正如她说的那样,当我丈夫冷淡我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出去嫖娼的时候,我婆婆说一切会好起来的,当我丈夫酗酒撞死的时候,她哭了但是还是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可是过了十五年,一切都没有好起来。一切都是“她们”被不断压迫后脑海里能抓住的唯一期待,但是并没有什么奇迹发生。

唯一让他们好起来的一对夫妇,被全村敌视,最终只能离开此地。这对夫妇颇似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其实从詹琪再嫁开始就比较理想化。看不见前方的路,只能自己描绘一个咯。

 3 ) 生为女人,我拒绝抱歉

这是一部比《摔跤吧,爸爸》更具有现实意义的印度电影。

两个小时不到的片长,没有中场休息的标准三幕剧结构,没有突如其来的歌舞片段,真实地展现了印度农村地区残酷的女性生存面貌。在这个「生为女人,我很抱歉 」 的社会,总还是有那些伟大的女性不愿放弃追求幸福的权利,她们是印度的 「末路狂花」 。

本想不剧透地评论,但思索再三,还是找不到更好的视角,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发声。再怎么褒扬它剧作的工整和剪辑的恰当,也不如让更多的人看到故事下的女性生存现状。

故事发生在印度拉贾斯坦的乡间。这里正是我们印象中的印度。这里的女性是商品,是行走的子宫,她们存在的价值就是做饭洗衣,生儿育女。她们的一生全由男性所掌控,丈夫、儿子、村里的元老团,离开男性她们再难立足。这里也有受过教育的女性,但她被男人所取笑,女人也只想远离她。

不是没有女人试图逃离,她们从夫家逃回娘家,却被元老团“审判”:婚后,娘家就不再是你的家了。她们被要求回到夫家,然而没有人管她们是不是回家就只能绝望地自杀。

她还是被送了回去,母亲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故事的主人公叫做拉妮,一个守了15年活寡的寡妇。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她没能接受教育。14岁嫁给丈夫,生下儿子,仅仅一年后,丈夫因事故离世。尽管丈夫曾打过她,背叛过她,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他的家,养着瘫痪的婆婆,含辛茹苦地将儿子拉扯大。她就是无数传统印度女性的代表。

寡妇只能穿深色的纱丽

她的一位好友拉荞,热情开朗,大大咧咧,说话毫无遮拦。只要不在家中,她总是雀跃无比。然而一回到家中,她就变成了恭顺卑下的“婢女”,即使被丈夫拳打脚踢,她也只是忍气吞声,就像她丈夫说的,她是个怀不了孕的无用货。拉荞忍了,她以为是自己的错,就像村里的其他女人一样,她以为,生不了生女儿,都是妻子“土地”的问题,男性也能不育根本闻所未闻。

另一位好友碧琪丽,是村里舞蹈团的花魁,有时还需出卖身体,或许是拉妮和拉荞的真心相待,她并没有因此而羞耻。甚至当拉妮并不欢迎她参加儿子的婚礼时,她也大度地原谅了。村里所有女人都恨她,斥责她勾引她们丈夫;男人们都想睡她,在她身上发泄欲望。

故事的开始便是女主人公拉妮为儿子古拉布选妻的场景。15岁的女孩詹琪只是待售的商品,她没有说话的权利。她的身体、相貌、照顾家人的能力都是估价的标准,她的父亲只想卖个好价钱。而拉妮,倾家荡产为儿子买来了这个媳妇。

詹琪剪掉了秀发,希望能够阻止婚礼,然而不仅未能如愿,还因此让古拉布备受嘲笑,宣告了她不幸婚姻的开始。

儿子因丑新娘而怨恨母亲,婆婆在儿子新婚之夜离世,被闲话是丑新娘给吓死的。好不容易熬成婆的拉妮将心中的愤懑发泄在了新媳妇身上。

败家儿子则继续无法无天,将怒火洒在了试图教育村里改变现状的先生身上。拉妮替她还上欠下的嫖资,他仍毫无悔改。

虽然拉妮因儿子操碎了心,拉荞总是伤痕累累,但她们总归能在友情中相互慰藉。

影片中塑造这几个女性情谊的戏很是温情。拉荞受伤后冲到拉妮家,拉妮为她敷药时的心疼。拉荞又一次被家暴寻求拉妮安慰时,詹琪替不在家中的拉妮握住拉荞的手。在这个女性并不是人的村子里,只有她们惺惺相惜,相互关照。

三个女人和女孩詹琪在下面这个场景的这场戏格外重要,它是第二幕的一个转折点,三个人的命运转变在这里都埋下了伏笔,拉妮和碧琪丽的友谊也面临了挑战。

但它充满魅力的地方却在于这三个女人道出的心声

拉妮自然会认为「不生孩子,女人的生活就是一无是处」,但她说出了「生活不可能不公平的,我们只活一辈子,我们也要找到我们自己的那份幸福」。

拉荞得知可能是丈夫不育,重燃生育的愿望,她不是为了拯救婚姻,只是「想享受有孩子的喜悦,不想被命运打击」。

创作者则借碧琪丽的口道出了话语权之争/男性书写的问题,脏话都是伤害女性的用语,一起高呼「去你儿子的!去你叔的!去你爹的!去你兄弟的!

她们一致认同「当手机震动就能让你爽的时候,谁还需要男人!

拉荞在拉妮和碧琪丽的帮助下将自己交给了别的男人,她终于怀孕了(男人的不过也是个提供精子的工具)。然而她并不知道,她的丈夫其实清楚自己是不育的。

碧琪丽以为她找到了一个喜欢她的男人,却发现他只是想做她的皮条客,把她当做摇钱树。

儿子的不堪最终让拉妮醒悟,詹琪就是曾经的她,历史总是重复着相同的悲剧。

影片的高潮片断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经典的平行剪辑。十胜节盛会与拉荞丈夫之死的相互映照。这是一个庆祝女性神圣力量的庆典,纪念杜尔迦女神消灭大魔头马希隼的历史。而拉妮帮助拉荞拜托了丈夫的束缚。

约束拉妮和碧琪丽的其实都是社会礼教,那是不可触摸的虚妄念想。而拉荞暴力的丈夫则是现实的存在,是代表着男权旧制度的靶子。所以,拉妮还媳妇詹琪自由、斩断对儿子浪子回头的妄念都只是推向高潮的铺垫。直到男性死亡的到来,才是真的解放。熊熊燃烧的大火是愤怒,也是涅槃。

女神打败了恶魔,真实打败了谎言

拯救女性的是她们自己,是她们一起。

身为女性的导演Leena Yadav 用最温柔与乐观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抗争的故事,对于拉妮转变的刻画细腻而清晰,我们随着拉妮感受了身为女性的生存困境,最终跟随她打破了桎梏。影片中的男性形象是让人憎恶,但导演并没有愤怒地丑化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并不像男性导演对女性角色的物化)。

我们看到了虚伪暴虐的拉荞丈夫,看到了以拉妮儿子为代表的无可救药的新一代。

但我们还看到了冒着生命危险教育村民、为村里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看到了将女性身体视为圣坛的性爱导师,还看到了为了爱而千里迢迢前来寻找詹琪的男孩,看到了电话那头的可以和拉妮坦诚相待的沙鲁克·汗。

拉荞第一次遇到会爱抚女性的男人,痛哭流涕

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的,毫无疑问,她们一头短发憧憬着新的生活。然而在光明下仍然有阴影。她们的故乡依旧是没有希望的地狱

拉妮、拉荞和碧琪丽都离开了这里;为村中女性提供生存机会的先生被打个半死,他那四处奔走传播新式教育的妻子也选择了离开;女孩詹琪同样是离开。

无疑,导演对于这个无可救药的村庄是悲观的,只有等待历史的车轮将他们通通碾压。

她们不是娜拉,前途虽然艰辛,但已经有了她们的容身之处。

她们也不是塞尔玛和路易斯,她们的前方不是悬崖,而是未知的旅程。

更多影剧推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蓝盒子里的mOco(id:mocointardis)。

 4 ) 于现实的绝望中开出自我的花

这样好的一部印度电影,我居然现在才看到!!!不过幸好,我看到了这部电影,特别感谢导演感谢编剧感谢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让我看到了这样一部好的电影作品。

我之前特别想去印度旅游,想去看看书中描述的神圣的恒河和完全不同于我所生活的现实的印度,周边的人听了也总是劝我,印度太乱治安不好特别是一个女生去旅行完全不OK。我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没有一腔热血就冲动出发。看了这部电影里的印度,确实是让人望而生畏。

渣一样的生存环境渣一样的人文环境,我觉着观影的我仿佛是上帝视角看着这样一群可怜的印度人,落后,封闭,愚昧,无知,闭塞,历史及信仰等其他原因导致的扭曲的价值观,生存于那里的女性毫无尊严毫无自由。现实的绝望于她们,与生俱来的摆脱不掉。

但我爱的是,生存于这样一个混沌的她们,却在绝望中开出了自我的花。

因为我的悲剧命运,善良之心不忍你也走出这样悲惨的足迹。成全他人。

我的需求不是羞耻。被视若珍宝般的性爱,温柔平等有希望的爱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成全自己。

挣扎于温饱线的人们,在满地灰尘里,依然会去追求,尊严,尊重,平等,善良。

我看到3个嘻嘻哈哈的女主,在经历过各自惨淡的人生依旧有着小女生的天真烂漫,一个又一个小可爱般,为这部电影带来了欢笑。

相较于爱之类的其他情感,前进的勇气真的更让我钦佩~在绝望中挣扎出的自我,美丽又勇敢!

—————————————————————————————————————————

新开个人公众号,Suit Girls,欢迎扫码关注,不定期发些个人原创,包含影评影评,书评,游记,热点想法以及Suit(西装)相关等。

本人西装爱好者,欢迎交流。

Suit Girls

 5 ) 炙热的思潮,没错,这是部女性觉醒史

{不要急着成为男人,在那之前,先学会做人}

女性觉醒史,细腻的铺垫,情感的表达与渲染是果然出自女性导演之手的,

也只有女人才会贴近和全然不歪曲的表达出同为女人的内在挣扎 脆弱 坚毅 良善 勇气……水平极佳的作品……

节奏,张力,铺垫,配乐,画面,演员演技全部在线,五星推荐

它是一部印度片没错,在我天朝导演还在跪舔主流,坐享得利,沾沾自喜时,

“愚蠢,落后”的印度,已把剧情片拍进了“炙热的思潮”里

 6 ) 《炙热》:生为女性,我很抱歉

要是有人告诉我他对印度电影的印象还停留在无头无脑不知所云的歌舞片,那我绝对有理由怀疑他们村才刚通网(划掉,玩笑话)。 事实上,那个一直被当做笑柄的印度“宝莱坞”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好莱坞靠近。 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不免总被放在一起比较。当然论综合国力,我对咱大天朝有绝对的自信。可是光拎电影业进行比较,我一米八的气场瞬间少了半截。 当国内“流量电影”仍风头正盛,一水儿导演忙着圈钱时,印度正在被电影改变: 《三傻大闹宝莱坞》直指印度应试教育弊端 《地球上的星星》关注特殊儿童成长 《我的个神啊》讽刺印度宗教混乱 《摔跤吧爸爸》呼吁女性改变自身命运 没错,全都是阿米尔·汗 当电影具有社会批判意义,就成为了那根撬动地球的杠杆,举重若轻。 BBC纪录片《印度的女儿》中一位被采访者这样说道:“我们有最棒的文化,但在我们的文化里,没有女性的一席之地。”谁能想到这样的言论出自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之口呢?这部纪录片是以轰动一时的“黑公交轮奸案”为题材拍摄的,真实客观地还原这起案件。而印度政府却以内容敏感、容易造成骚乱为由,禁止此片在印度播出。 男权至上、物化女性。谁能说这不是印度社会最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由莉娜·亚达夫执导的《炙热》作为一部女性题材电影,通过展示印度底层女性群像侧写印度女性生活现状。导演作为“非典型”印度女性(受过高等教育、独立生活)的代表,选择了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典型”印度女性生活原貌,这件事本身就让人肃然起敬。 回到电影本身,影片讲述了三位女主人公不堪生活重压最终决定踏上寻找新生活之旅的故事。 三位主人公均为“典型“女性的代表。 碧琪丽,跟随舞蹈团到处演出的舞女,主要以做皮肉生意为生。观念前卫开放,但性格却又意外地天真烂漫。口口声声说“生活除了金钱和性爱还有其他”的她实则为了谋生无法逃离这种生活。 拉荞,由于不孕长期遭受丈夫的家暴,但仍保有对生活的热情。虽然随着剧情的发展她知道自己能以制作手工艺品谋生且证实实则不育的是丈夫,但懦弱的性格还是让她尽力地维系着这段岌岌可危的婚姻。 拉妮,按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这样:“32岁的寡妇,有个17岁的儿子,我的视力越来越差了,我的背部一直疼痛,还想听更多吗?我15年没碰过男人了。” 相比其他两位女主,拉妮更具代表性,她的一生就是绝大数印度女性的一生。 (鄙视链:生了儿子>生了女儿>不育女性) 一出生就被剥夺受教育权,因为“读书的女孩会成为坏妻子”。 正处十三四岁好年华,却被父母当做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卖给婆家。 童婚后早孕,为丈夫生下儿子,操持打点家庭、与锅碗瓢盆“共事”。只有当儿媳进门、自己成为躺在小床上的婆婆之后,生活才会轻松一丢丢。 哪知,事与愿违。她颤巍巍地捧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已经整整十七年了,儿媳妇还没接手就将它摔了个粉碎。 在影片塑造的众多性格、命运迥异的女性角色中,我尤其偏爱拉妮。可以这么说,不到影片的最后一秒,都不能说你认识了一个“完整”的拉妮。整个角色饱满、真实还有一种矛盾的美感。 随着剧情的发展,整个角色由浑浊复杂变得清澈笃定。她在影片中的转变是令人惊讶的。但仔细回想,她的转变其实是有迹可循的。 一 ,披肩。 观影时我有意地观察拉妮。发觉她有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将搭在头上的披肩往下扯扯。她看起来很依赖披肩。 除了和家人朋友在一起时,她总是用披肩将自己裹紧地严严实实的,像个茧。在她生活的那个村落,受过教育、独自坐汽车、直视男人眼睛的女人会被认为是蛊惑人心的“巫女”。她不敢做任何有违女性“本分”的事情。 所以,她捂住自己的嘴巴好不让自己发出声音,用披肩遮住自己的头发甚至大半张脸好回避别人的目光。这就是她保护自己的办法。 影片尾声,与儿媳妇詹琪告别时,她下意识地用披肩盖住詹琪的头发后,看着眼前十五岁的女孩,像是想起了什么,笑着摘下詹琪头上的披肩。 这样的改变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很酷。 二,电话情人。 一个自称沙鲁克·汗的陌生男人频繁地打电话给拉妮。 第一次通话就暧昧地称自己为拉妮的爱人、英雄。拉妮沉寂了十几年的心,在这个男人的“撩拨”下重新开始跳动了。 可在印度,女人一旦丧夫,基本就意味着要守一辈子寡了。别说改嫁,就连和某个男人来往稍微密切一些都会被指责为“不守妇道”。 一边是礼制,一边是真心。保守传统如拉妮,她会怎么办? 答案就在影片中,大家不妨自己去找。 影片中一道道的细节丰满了人物形象,赋予角色以灵魂。 非要说《炙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那就是结局过于理想化了。 正如知乎用户 @陈小惜 所说: “三人剪掉长发,坐着碧琪丽再次偷来的机车,兴高采烈离开噩梦般的家乡,迎着未知的新生活,唱着歌,挥着手,驶过去。 这样的结局,理想化,令人尊重,但缺少说服力。要知道,生活永远不会如此简单容易。” 希望有这么一天,像拉妮这样的女性也能大声说出“生为女性,我不抱歉,我很骄傲”。

 短评

从这几年曝光的印度新闻来看,这片子里的种种绝非单纯虚构。摔跤吧爸爸是励志,而这片子更为真实更为应景。8.2

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最让人汗毛倒竖的,不是污蔑不能生育被丈夫毒打、不是疲于应付不争气的儿子、不是不敢跟他走像一滩腐肉。而是那个受尽夫家凌辱跑回娘家的女人,仍被无情地送了回去。一个女人,终究拗不过宿命的黄卷青灯,像十胜节被点着的巨魔葬身火海无处逃生。躺在小床上终老,不如驾车叛逃,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11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愚昧无知总能带来苦痛

16分钟前
  • 闲云
  • 力荐

印度底层女性群像,单身母亲、妻子、女儿、妓女等多重身份以及多条叙事线索为本片增添了许多看点,难得几位女性角色都演的活泼可爱。不过,与其说是宣扬女权,我更愿意将本片看作作为个体的印度女性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仅拿本片中的形象来讲,印度男人真的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只配叫“阿三”。

21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不是很感动我,因为三个女人的出逃毫无胜利的快感,而是穷途末路般前途未卜。三星半。

22分钟前
  • 左加菲
  • 推荐

观光片。

26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看的过程内心燃烧着愤怒,又在某些段落感动到泪流,记住,伟大女性要引领自己飞升。有些评论让人费解,这是部大胆到撕破黑纱让强光注入地狱的电影,女导演有勇气拍出来,女演员有勇气不惜剪去长发、将身体裸露镜头的演出来,着实可贵可敬,但不代表印度这个国家值得尊敬,恰说明那是女性的苦难之地。

31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看完本片,更能感受到《摔跤吧!爸爸》有多好了。

33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从电影来看 印度关于女权的问题还是非常严峻。然而 印度有这样的电影来革命 相信不久的将来 她们在印度这个国家中会有崛起的一天。

34分钟前
  • 黄悦_
  • 还行

愚昧落后没文化不思进取的种族直接灭绝好吗?村子里觉醒进步的希望也被愚蠢的年轻人毁灭,改变不了的环境,哪哪都如此。结尾有一点像另一段《末路狂花》的开始。

38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女性在受压迫与奴役的同时慢慢清醒以及独立很悲情很热血,剧本过火,但对印度社会的批判任何过火都不过分。古老的文明国度都只继承了渣滓与糟粕文化,实在是让人悲哀。

41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哭成狗。故事完整流畅,饱含情感,讲述苦难但不拘泥于苦难,是女性的控诉和呐喊,也是逆风生长的勇敢与坚韧,末路狂花式的自由其实是无奈且可悲的。评论里指望电影解决问题的,还要政府干嘛?

46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力荐

对于印度电影来说,其思想之前卫影像之大胆台词之直白都相当罕见,多线叙事的水准颇具国际范,甚至很难看到宝莱坞的痕迹,表演非常出色,虽然印度农村妇女的真实生活可能会比电影还惨烈百倍,虽然真正需要看到这片的那些人可能根本看不到,但这样的电影拍出来既是时代的进步。★★★★

47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看到有个男性观众表示本片太贬低男性了,简直呵呵……在性爱上温柔相待知道如何取悦女性的男人,对自己喜欢的妹子契而不舍长途跋涉来看她的那个男人,还有为了改善村民生活为村里女性提供就业机会的男人,不都是正面形象么?还是说这些都不算男人,只有那些垃圾才算?

49分钟前
  • chummy
  • 力荐

女权却不强制观众,很舒服,拍女性身体的镜头很美,那段性爱场面让我想起Kamasutra,姑娘们都好美

50分钟前
  • 小花明日香
  • 推荐

對比開逃回村里的姑娘,控訴整個夫家對她的殘害,她的母親仍將她推回火坑,而拉妮選擇放小媳婦自由,不僅是對小媳婦的救贖,對自身也是,雖然未來未必美好,至少她不再是行屍走肉,無力改變世界,改變自己也是一種抗爭。

55分钟前
  • 力荐

印度女性的普遍不幸。

59分钟前
  • 张博
  • 还行

连印度都能有这样的电影,我们却有嫁给大山的女人。

1小时前
  • 锅脐儿
  • 力荐

★★★☆中规中矩的女权电影。

1小时前
  • 离桑
  • 还行

松子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在印度则是「生而为女人,我很抱歉」,题材敏感,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一直都是印度社会的症结,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女性没有丝毫尊严,电影里在拉贾斯坦乡被物化的女性只是一个缩影,被压迫的人在觉醒,而愚昧顺从的人依旧,敢爱敢恨的几个姑娘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1小时前
  • kiki204629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