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2011

剧情片韩国2011

主演:朴勇宇,柳承龙,成东日,朱进模,成志娄,金汝珍,朴炳垠

导演:李揆万

播放地址

 剧照

孩子们2011 剧照 NO.1孩子们2011 剧照 NO.2孩子们2011 剧照 NO.3孩子们2011 剧照 NO.4孩子们2011 剧照 NO.5孩子们2011 剧照 NO.6孩子们2011 剧照 NO.13孩子们2011 剧照 NO.14孩子们2011 剧照 NO.15孩子们2011 剧照 NO.16孩子们2011 剧照 NO.17孩子们2011 剧照 NO.18孩子们2011 剧照 NO.19孩子们2011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1:00

详细剧情

  1991年3月26日,韩国大邱。就读于城西小学的5个男孩子结伴上山,从此一去不回。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虽然警方出动上万搜查人员,却始终一无所获,孩子们的下落成为一个难以破解的谜团。4年后的一天,风光无限的电视制作人姜志胜因涉嫌造假而被总部流放至偏远的大邱,孤高气傲的他发 现当地的人们依然关注那起已为很多人遗忘的“青蛙少年失踪案”。为了早日翻身,姜志胜与一直关注此案的黄教授携手,沉疴多年的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本片改编自发生在1991年韩国大邱的真实案件,该案件被称为“青蛙少年失踪事件”,是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失踪少年的尸体于2002年发现。另外两起案件已被拍摄为影片《杀人回忆》和《那家伙的声音》。

 长篇影评

 1 ) 韩国电影《孩子们》

故事讲的是一个精神异常的钟浩爸杀了自己的女儿,又想杀人,但不想杀自己的儿子,就叫钟浩跑,不然会死(1.40分),注意跑的时候那披风上的结!(2.52分)钟浩爸出厂了,一秒的镜头。(53.22分)钟浩爸说下班才出厂,明显是撒谎!(5.14分)最先是钟活妈打电话给东弼妈,问几个小孩,那时还很早,因为钟浩妈知道钟浩爸要杀人了。可能她听到钟浩爸叫钟浩跑的话(怀疑的,没有镜头证明)!(63.29分)挖地板,抽粪抽到一双女孩鞋,因为是他姐姐的,五具白骨好解释!基因相对也能想通了。没挖到是转移到山上去了。(39.58分)老奶奶说的意思是他儿子杀了两个小孩子。这样就更能证明大女儿给他杀了。(91.54)法医说的正系法,很少人会,但明显钟浩爸会。后来杀牛的钟浩也会。(93分)吴元吉头上的伤跟杀牛一样,钟浩比他爸聪明,他杀牛来替代杀人。记者的女孩没事就证明钟浩不杀人了。但杀牛时的那眼神证明他内心的痕苦!还有很我细节就不一一说了,相信你再去看一次就会更明白。

 2 ) 抛开真实事件,其实凶手就在影片里!

本来也是因为对真实的悬案很好奇,看了几部电影,关于孩子们,本来肯定没有结局的。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很可怕的是凶手也许就在那群孩子里…
开始怀疑的是那个教授,一直说奇怪的话,而且故意避开他母亲和父亲的反常理由,直到记者在发现尸骨时揭穿他,觉得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研究人性的课题。
后来过了好多年发现尸体的时候又觉得一直以来查案的钓鱼的警官有些奇怪,当时记者先去找的法医老爷爷,法医最后说本来是可以破案的,但是找不到匹配的凶器,想不出他用的什么…然后他去找警官警官直接说是用饼干什么的给孩子然后当时他带记者去钓鱼说一定有什么吸引了他们,镜头回放到孩子们走在河边有人给他们看钓到的鱼,然后他说那个人我见过总来钓鱼,我很纳闷法医都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当然他也没提到凶器,我觉得可能是他第六感又来了……因为后来记者说你见过他觉得是为什么不抓他?他说脑袋想但不一定那么做,我想可能是他没有孩子,不能感同身受,对这件事已不再抱希望。这个对比从后来嫌疑人拐记者女儿记者突然从迷茫到爆发去追那个人直接质问他的反应可以看出来,是感同身受了。
最后记者听警官说到那个人,就开始去追查,甚至去了他家里看见照片,小孩喜欢的游戏卡片,绑着孩子们的系法,关键就在这里,这个男的看外表也就30上下的年龄,记者当年25岁以上,过了20年成为中年大叔,所以对峙的时候他台词很少却对愤怒的记者嘲笑的大声说了一句大叔~也就是说凶手当年只有10岁不到!仔细想想具体丢了几个孩子没人知道,并不是全村所有孩子都丢了,而是去报案的才算丢失,也就是说其中一个孩子可能回来或者并不是这个村子的孩子互相认识一起玩都是可能的,说到这不知你们是否想到当时出村子的时候他们几个不是一起出的,一开始镜头给那个披着红披风的男孩儿,这是在强调他,打一开始就在他身上下了伏笔,大家可以往回看,往山里走的那条路上才有孩子们在一起的镜头,当时最大的那个孩子问他跑什么?旁边的说他怕披风会掉下来说会死,他叫住红披风男孩过去做了一件事:把红披风给他系了个结在身上!他当时就是那样的习惯,而且后来在屠宰场,那两个员工说现在杀牛都用电了,说那个嫌疑犯还喜欢用工具,同事说听他说是觉得老方法好!老方法?不就是他原来杀死同伴那种亲自下手的感觉么…
我要说的就是这样。其实证据还在,他家里盒子里面的小孩的旧物应该是那几个孩子的,还有后来有一幕他妻子独自在家看新闻的画面只有一句新闻:某某学校两名学生又丢了…说明他又做案了而且他喜欢留纪念品,那个盒子里很可能有证物。
当然一切都是因为电影猜测,真实事件肯定不是这样。愿孩子们安息吧,如果我说的不对就当我多想了,呵呵

 3 ) 大人们

看了李奎满的新作《孩子们》,因为个人非常喜欢他前一部《RETURN》。

《孩子们》是一部根据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与《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并列韩国未决悬案之1,2,3。事发1991年大邱的青蛙少年失踪,五位外出找青蛙的孩子们离奇失踪,后虽发动近30万警力搜寻,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可最后还是无一所获,2002年意外发现孩子们的骸骨,但并没有有效的线索,致使2006年诉讼时效过期,已无法由官方侦破,成为悬案。

电影开始便告知了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因为对于在韩国公映的电影这样做并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但对于不谙真实的我而言,却冒出“啊,也许不要告诉我更好”的念头。观影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忖着,真实的占比是多少呢?李奎满导演惯常的悬疑制造手法并不适用于真实的故事结构,所以《孩子们》并不如《RETURN》那样的屏人气息,作为尽人皆知的真实事件,没有那么多肆意发散的空间,更引人关注的恐怕是事件中的伦理性。电影中的男主角——朴勇宇饰演的纪录片PD,在这一个悬而未决的案子中嗅出自己出路的香味,而和柳承龙饰演的社会学教授一起将“父母为了制造社会混乱而杀害了孩子们”的猜想推波助澜。待无止尽的考证、折磨一次次的碾过失去孩子的父母身心后,朴PD最后倒在自己的良知之下,进而成为真相的奋力追击者。

我好奇的是朴勇宇和柳承龙的演绎是否在韩国真有其事,而其间对父母的斥责又经历了怎样的轮回。50%的真实与80%的残酷,造成的震撼截然不同。作为失去孩子的父母,万般撕心裂肺和千种无奈折磨之下,非但承受了常年盼不来回家,找不到凶手,寻不见尸身的惊人苦楚,还要承担被指为变态杀手的控诉,这样的桥段陌生吗?远在他国的人们,能够以这样的公演形式,放大种种歪曲和学界、政府、警力的不当,而我们却往往对着报刊上的各种离奇事件嗟叹。

这是一部够格的好电影,虽然说不上惊悚,但表演到位、正中下怀。没有太多的镜头移位,长而缓慢像是父母摇摆放不下的心,开篇的红斗篷让人怀念起《辛德勒的名单》的那一抹红裙,一样的扣人心弦。既然真实,我就不希望它惊悚,并祈望永远不会重演。但李奎满上映时谈到创作的初衷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件事,更希望凶手看到——这一点上,我担心的是如果凶手因此藏匿更深,那么真相难见天日。

说句题外话,柳承龙、朴勇宇的出演,让我笃信这部电影的水平,对于韩国电影选片的驾轻就熟全权交给他们的审查体制。完善的商业电影分级制度,保证了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最少磨合,但我也明了忠武路上的人们用了多少抗争换来这一结果。而这边厢,各位名导天天为了社会风尘,嘴仗笔伐不断,自己份内的事,关乎如何定义和维护更多元的电影层次丝毫不上心,妄论电影产业的发展。

 4 ) 人在做,天在看

从2003年上演的《杀人回忆》、2007年的《那家伙的声音》到2011年《孩子们》,为我们呈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起韩国的悬案。我们在感叹我国现实题材电影少的时候,韩影给了我们启示,其实我说过我们的题材多如牛毛,怕投鼠忌器,或者怕教坏了人,我们以前还有一些破案的影片,敌特片多,小时候看多了《黑三角》、《驼铃》、《羊城暗哨》、《神秘的大佛》、《神女峰迷案》、《405谋杀案》等等,无不表现了我公安干警的神勇、神机妙算、群众的力量和罪犯的破绽百出和极其愚蠢,根本就不是在一个等量级的,那还有什么可比的,直接低头认输得了,我们还装模作样地拍出来,现在连这样的电影也很少看到,要么是狄仁杰的案子、要么是三枪这样的泊来品。坐进影院的人,总想得到一个结果,对于这样明知没有结果的,怎样拍才能吸引人,值得我们学习,有了前2部的预备,心里还是没有底,5个孩子失踪了,过了10年发现了遗体。就是这样的故事。还用了132分钟的时间去展现。这个功力深啊。我不讲内容,今天我要讲的是对韩国电影的想法,韩国电影起步很晚,没有日本很早就有享誉中外的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导演拍的影片,搞得后起之秀都是没法拍了,所要讲的故事都给前辈讲完了,所以日本后来是动画片、AV片有市场,当然这只是我的玩笑话。但从我最近看的一系列韩国电影,我顿时肃然起敬,时政片有《华丽的假期》、《共同警备区》、《辩护人》等,犯罪片,我上面提过的,还有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老男孩》、《我要复仇》、《亲切的金子》等等;爱情片有《假如爱有天意》、《八月照相馆》、《我的野蛮女友》;战争片《太极旗飘扬》、《欢迎来到东莫村》;黑帮片《汉城大劫案》、《新世界》;古装片《醉画仙》、《王的男人》;科幻灾难片《汉城怪物》、《流感》等,这还只是我孤陋寡闻看到过的,都是90年代以后的电影。更不要说它还有那么多让中国人如痴如醉的韩剧,不是韩国的“都教授”还被邀请来参加青奥会的开幕式,可想而知他的影响力。韩国绝对成为文化产业的输出国,也会影响其它国家人们的价值观。为什么会这样,而我们号称三个自信,却没有将文化渗透到别的国家(我们也有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但有什么效果,而且是贴了大量的资金),能让别的国家的人来争相模仿你。我想原因有很多,根本的是对文化创作是否开放。我们有没有自信让从事艺术的人能做任何事,没有条条框框,也有信心人民自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是否容得下不同的声音、是否真正接受来自各方的批评甚至是丑化。

 5 ) 现实里没有那么多“故事”

《孩子们》和很多韩国电影有不少相似之处:对司法警察的讽刺、对无良媒体的挖苦、对受害亲属的安慰、对那个人心惶惶的时代的记录与反思......但“黄教授”这个人物的出现使《孩子们》相对于“三大未结悬案”另外两部(《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多了很多值得反思的新鲜之处,大大提升了这部电影的思想深度和讽刺力度。

满脸求知欲的学生、洒满阳光的阶梯教室、最前沿的心理学理论和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这是导演为黄教授安排的出场布景,这布景和教授脸上睿智而淡定的微笑多么匹配,预示着一个“拯救者”式的英雄即将介入。作为一个大学生(一个在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混了六年的屌丝青年),对这种温文尔雅的教授自然特别亲切,而当教授用美国学来的、十分前卫的、看似反常识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对这宗离奇的少年失踪案提出颠覆式的猜想时,他那“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教授风度和“学以致用、关怀现实”的学者风骨的确让我这个象牙塔里的学生有些小崇拜。按照电影“故事感”的节奏,我感觉黄教授的出现预示着故事的高潮即将到来。

教授提出了几条显而易见但却被视而不见的“线索”——1、孩子们一般都是傍晚才回来,为什么钟硕的母亲在案发当天的上午就急着报案?难道仅真是因为“母子连心”的第六感?2、钟硕母亲在孩子们失踪两个月后突然接到“钟硕”的电话,但电话录音中的母亲却异常平静,这是一个孩子失踪两个月后的母亲应该表现出的“淡定”么?3、当姜PD和黄教授一起拜访钟硕家人时,钟硕奶奶奇怪的手势、钟硕母亲奇怪的失聪、钟硕父亲奇怪的跟踪以及钟硕家里奇怪的水泥地等等,无不印证了黄教授的之前的假设:孩子们的父母为了某些政治目的,故意制造“孩子失踪事件”以转移百姓视线,从而左右案发当天正在进行的大选投票,而失踪案所在地正是“选票争夺最为激烈选区之一”,于是,一个小村庄的失踪案似乎和一个巨大的政治阴谋联系起来了!看到这,不得不大呼情节的离奇!不得不大赞教授的睿智!而教授“父母杀儿子,埋在水泥地”的结论更是让我倒吸了一身冷汉,巴不得快进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戏并没有按照教授的假设演下去,警察在钟硕家刨地三尺却没有挖出“万众期待”的尸骨,而“不合逻辑”的现实也让一直自信的黄教授开始变得犹疑了:一切线索和细节均符合理论啊!“逻辑和历史(证据)”是那么得相得益彰!但为什么就是挖不出尸骨呢?到底哪出了问题?我下意识地看了时间轴,电影到了这里才演了一半,于是按了暂停,出去撒了泡尿,预感“稍后的故事更加离奇”,因为电影才演了一半。但其实,当警察凿开钟硕家的水泥地,抽干钟硕家的大便池后却没有发现“孩子们的尸骨”时,故事已经结束了!导演的任务——讽刺,已经在看似应该“中止”的地方“终止”了,而剩下一半的电影,无非留一点时间,让那些像我一样“期待更加离奇”的观众们在电影进行或结束的某个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心里那和黄教授一样可笑的“故事情节”是多么的愚蠢和多么的自负。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大事小事多是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可言的,但当一件事让我们无法用“章法”和“逻辑”来解释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到不适应、不痛快、不自在,于是,人们产生了对新闻和历史的心理需求,希望那些聪明睿智的记者以及客观深邃的历史学家给那些悬而未决的事件一个解释——一个勉强自圆其说的解释可以给人以“不过如此”的安全感,而一个曲折离奇的解释则给人以“原来如此”新鲜感。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有人给我们“讲故事”,并从故事的“悲欢离合”中“安顿”那颗在信息化、碎片化、虚拟化的现代社会中如惊弓之鸟般的心。
于是,当一个小镇的五个孩子无故失踪而无能的警察又无法查出真相时,大众便急于得到一种合乎情理的解释,这种需求为记者和学者制造了一个隐形的市场,让那些如黄教授一般“有点墨水有点野心”的理论家以及如姜记者一般“有点创意有点胆量”的记者敢于把现实当做电影来导演,以至于陷入黄教授所讲的“认知的偏差(当邪教徒得知世界末日并不存在时,他们不但不会怀疑邪教本身,反而会为自己愚蠢认知和行为找借口,以至于更加坚信世界末日真的存在)”中泯灭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良知。因此,当黄教授坚信的所谓“证据”被一个个证伪时,他不但没有及时回头,反而认为那是孩子的父母制造的“伪证”,一个懂得“认知偏差”的教授却在现实中出现了严重的“认知偏差”,这不是最犀利的讽刺吗!
而再深想,那个被教授的理论所折服,一心期盼着故事“一定会有一个离奇的结局”的我,不也是导演想要讽刺的对象之一么?现实中真的有那么多离奇曲折的“故事”么?一些琐碎的小事可以有很多种合乎情理的解释,如教授所怀疑的“钟硕奶奶奇怪的手势”可以如教授意淫那般是“指明凶手的暗示”,但也可能是一个痴呆的老人习惯动作,而事实证明教授的确“想多了”,老人的那个奇怪动作其实没有任何含义;再如“钟硕母亲接到电话后的淡定”,在一半人看来的确很反常,但电影最后给出了一个看似反常但却合乎人情的解释——一个失去孩子心急如焚的母亲在经历了两个月折磨后不堪各种骚扰电话,在明知不是自己孩子的情况下还坚持谎称是孩子打来的电话,她的目的只有一个,引起早已不关心孩子死活的警察的重视,为找到孩子寻求一丁点希望!多么真切真实啊!但对于一个没有真正尝试丧子之痛的人来说,那接到电话后的淡定的确不可思议,但谁又能真的设身处地呢?于是,人们宁愿或者自然相信教授所谓的“父母在政治阴谋的操控下杀子掩埋”的“荒唐的真相”,而对一个无辜的可怜的家庭投向怀疑的目光。
最后,还想再次追问一句:既然现实里并没有那么多“故事”可言,那为什么我们都喜欢“听故事”呢!“没有料”的生活就真的不堪到难以忍受么?







 6 ) 导演不是奉俊昊,主演亦不是宋蜀黍!!

因为也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同样是未破的案件,所以看到很多人习惯将此片与“杀人回忆”对比~~结果,“杀人回忆”胜!!但,有这个必要吗??
看片子之前特意看了下导演和主演,既不是奉俊昊亦不是宋蜀黍。每个导演自然有其个人风格。奉俊昊式的剥茧抽丝固然很吊胃口,但总不能每个拍悬疑片都拍成奉俊昊吧~~~
而且,两个案件的背景也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仅从这个影片来看,不做对比,不以“杀人回忆”为标准,倒是部很不错的影片的~~
┉┉ ∞ ∞ ┉┉分割线┉┉ ∞ ∞ ┉┉┉
看片子之前恰好看到几个朋友在校内分享的一个帖子:一个老奶奶,每日在地铁一号线分发寻找其孙女的传单~~应该与片子中的场景一样吧~~不过,片子中还有zf竭力寻找,军队的力量、媒体的力量、甚至连香烟上也有寻找孩子的广告。天朝最不缺的便是人了,前段时间说的拐卖儿童的事儿,不知有多少5个少年了~~
┉┉ ∞ ∞ ┉┉分割线┉┉ ∞ ∞ ┉┉┉
韩片这几年似乎都讲述的都是现代故事。不若天朝的电影,算是集体穿越了,掉入古代就出不来了。毕竟我们有更为悠久的历史嘛!而且布景来看,韩片除了几部时尚剧是在江南、明洞一类地方,多是以农村为背景了。细想一番,泡菜国果然太小,不若天朝大片,天南海北的取景,那背景和80年代风景挂历似的艳丽。


最后啰嗦一下,这海报肿么弄得和鬼片似的!!!豆娘换张海报吧!!

 短评

泪奔TAT

6分钟前
  • 宫廷阉割师大人
  • 推荐

时间就像泥土之上的层层落叶,掩盖着一段令人无法释怀的伤痛。

10分钟前
  • 还行

《青蛙少年失踪事件》(2011)作为当代韩国三大悬案(《杀人回忆》、《那家伙的声音》)里唯一有“结果”的一部,破案过程不是重点,韩国公选制度背景,孩子丢失后家长被怀疑的心理,等待制造轰动新闻的猎奇媒体,貌似科学实际上以唯心的方式破案的教授,这一切对五个失童家庭造成的影响才发人深省。

14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看的胸闷,情感被带入的一点不差~

15分钟前
  • 臭臭
  • 推荐

凶手,还没抓到

20分钟前
  • 冲浪小子Z
  • 推荐

凶手也在看···

22分钟前
  • 虚拟人物。
  • 还行

屠宰工人真的都具备杀人的潜质!故弄玄虚的所谓悬疑,冗长的前半段是逗观众玩的,全国媒体和警察被导演+教授破案而牵着鼻子走,后半段是警察知道凶手也破不了案。片子几度使我昏昏欲睡,完全没有看《杀人回忆》时的惊心动魄。

24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还行

这个悲剧性悬案的魅力和话题性远大于电影本身,重演悲剧更多的是那些受害者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仅仅的陈述事实和事件的影响,影片的切入点让人有点失望。凶手算是找到了,却依旧逍遥法外,让人心有不干啊。★★★☆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前一半时间里面真的被那个黄教授所提出的理论给迷住了

31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MB 我们这的苦事情估计还要多

35分钟前
  • 凉白开
  • 还行

题材是真的很感兴趣,但没有看“杀人回忆”那种一直很紧张的悬疑感

39分钟前
  • 木头人
  • 推荐

韩国三大未解谜案之一,较《杀人回忆》,还是有所差距。前半部十分出彩,也颇为吸引人,但因为过于煽情以至于其后故事悬念性不强,结尾处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值得商榷。或许是因为真实故事改编缘故有所限制,如若似《杀人回忆》般的开放式结局,我想会提升很多。★★★☆

44分钟前
  • Q。
  • 推荐

那天之后,红色的披风再也没有飘起来过。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不要动不动就拿《杀人回忆》出来吓唬人,至少本片要比《那家伙的声音》要好很多,即使知道没有希望,也无法放弃对孩子生的那份渴望令人动容

50分钟前
  • 桃色響尾蛇
  • 推荐

韩国有不少离奇的案子,有生之年希望能知道真相。

52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虽然整部电影有点拖沓,前后脱节过度,但是对于叙事和镜头描写来说,做得还算不错。改编于1991年成为韩国三大悬案的5名少年失踪真实事件,但相信我,如果去看下当年报道合辑,更精彩!

56分钟前
  • 马普尔老姐
  • 推荐

虽然破案过程更逼真,确实比嫌疑人X身份更靠谱,一路也看得鸡皮疙瘩四起,现实意义也更大,可对我来说确实没什么震撼啊。

60分钟前
  • 王稷和泡泡
  • 还行

首先,千万不能抱着《杀人回忆》的期待去看这个。拍得还好吧,毕竟是真实事件改编,想说的都说到了,反而没什么惊喜。有点抒情过度,在悬念上却没太真正下功夫,有点拍可惜了。

1小时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不行

1小时前
  • 八水水
  • 较差

至少比《那家伙的声音》强多了,拿这片子和《杀人回忆》比是不公平的,《杀人回忆》是现象级的。作为类型片本片相当值得一看。至此,韩国三大迷案改编电影都看完了。

1小时前
  • 闲人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