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纳哥王妃

爱情片法国2014

主演:妮可·基德曼,帕斯·贝加,米洛·文堤米利亚,蒂姆·罗斯,帕克·波西,杰拉丁·萨莫维尔,德里克·雅各比,弗兰克·兰格拉,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尼古拉斯·法瑞尔,罗伯特·林德森,奥利维尔·雷堡汀,让娜·巴利巴尔

导演:奥利维埃·达昂

播放地址

 剧照

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2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3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4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5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6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3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4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5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6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7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8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19摩纳哥王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0:59

详细剧情

  1962年,格蕾丝(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饰)大婚已经有六年,她的一颦一笑已经成为20世纪王妃的经典影像,但此时,她正在力图使自己的过去与现在和解。她渴望重返大银幕,却因如今身兼三职——两个孩子的母亲、欧洲公国的王妃、雷尼尔三世(蒂姆·罗斯 Tim Roth 饰)的妻子——而踌躇不前。  希区柯克(罗杰·阿什顿-格里菲斯 Roger Ashton-Griffiths 饰)建议她重返好莱坞,这个提议令格蕾丝陷入苦恼。当时丈夫雷尼尔的现代化改革措施遭到了法国总统戴高乐的抵制,戴高乐要对摩纳哥课以重税,并推动武力以保证此项措施得以实行。  逐渐膨胀的国际性危机和法国迫近的入侵脚步,不仅是格蕾丝家庭、婚姻、国家的危机,也是她个人生活的危机。这是一个远离美国家乡的银幕明星不得不做出艰难决定的时刻,是回去做那个受全球瞩目和万千影迷爱戴的大明星,还是拥抱她的新身份,拥抱她对于丈夫、子女,以及这个世界第二小却是她的家、她的王国的责任……

 长篇影评

 1 ) 一个不根据真实历史改变的故事

回首往事,我上半辈子去电影院的次数加起来都不到三十次(已含幼时学校组织观看的“教育片”及工作后强迫洗脑的政治片),没想到这周去了三次看了三部,打破了自己的周观影记录。
周一内心燥热心痒难耐,美团了一张电影票给迪士尼女王片《沉睡魔咒》捧场,弥补没在电影院观看《冰雪奇缘》的遗憾,奈何影片槽点太多,写篇影评来吐槽估计一气呵成十几万字都打不住,为了奔放的青春不被无谓的浪费,郑重决定对这部片子进行封笔处理。
周四获得了二泉网赞助的观影机会,冒着蒙蒙细雨去哥伦布金逸欣赏了《摩纳哥王妃》,小厅里观众人数不超过二十,我前面的位子全空,算是包了个半场吧,如果影院肯开空调,厅内异味小点,身后的大妈不把纤足驾到椅背上,结束的时候不直接掐字幕,体验就更完美了。
周五网友(男的!)和他的麻麻请客去看了《变形金刚4》中配,也就打斗场面还可以,科学家设计出了乐高积木般的变形,本来很有看点的机械设计明显偷工减料到不能忍受,设计个粘土怪出来岂不是更省事么;冰冰姐的戏份不少但是也不出彩,配音也没有亮点,人好像还胖了点;看完整部片子以后除了对舒化奶和乐视有点想法以外,整个人反而平静了下来,连女主角都暂时忘记了。看科幻动作片看到心灵平静,制片方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
=======================我=是=无=辜=的=分=割=线=========================
偏题凑字数是我的长处,题外话到此结束,下面说正经事。
影片取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摩纳哥王妃格蕾丝的一段人生经历,讲述的是她在追求自我爱好和承担王妃责任中做出抉择,拯救国家的故事。出于刻画人物的需要,片方把拯救万民与水火的功劳算在了王妃等少数几个人身上,算是另类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吧。
奥斯卡奖得主格蕾丝缘定摩纳哥管事的亲王雷,然后婚了(恶意导演为了省两个拍摄婚礼大场面的经费,所以故事直接从婚后开始)。婚后生活虽然富足,但天性直率的格蕾丝很难适应王妃的身份,也无法融入贵妇群体,心系的慈善事业一样毫无进展。适逢摩纳哥因零税率而遭到法国的政治逼迫,外有宗主虎视眈眈,内有间谍卖国贼捣蛋,国境横遭封锁,物资日渐匮乏,主权危在旦夕,君臣束手无策。而且王妃决定重返影坛的消息被内贼泄漏,在这个特殊时期给民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危急关头,王妃爆发出国母的勇气,永久性告别影坛,在两个忠心干练的部下的帮助下找到了间谍和卖国贼的证据,在挚友神父和爱国老外交官的指点下训练国母气质,整合国际红十字会的资源,用完美的亲和力、高超的领导力和出色的演讲争取到国际舆论的支持,让法国放弃了封锁,使摩纳哥避免了沦陷,最终危机化于无形,民众得以继续过上零税率的幸福生活。人生如戏,王妃担起了责任,远离了荧幕,却在现实剧目中俘获无数影迷,她超越了感性的自我,对生活的理解达到一个新高度,这是导演想展示给观众的东西。
影片场景雕墙峻宇,服饰雍容华贵,演员惊才绝艳,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视觉享受。阿汤哥前妻妮可•基德曼饰演的格蕾丝对神态动作的把控趋于完美,演技真的惊艳到我了,曾经也英俊过的蒂姆•罗斯大叔以及众多的配角的功力也是水准之上。影片在人物刻画上,在场景细节上,在拍摄手法上,都很难挑出毛病,如果拆成小段来观赏也确实是难得的外语片佳作。
(赞美之词就说到这里!以下慎读!)
但是,但是,但是剧情铺展上一马平川没有高潮,再完美的女英雄也无法光凭个人魅力和无双演技支撑起整个故事啊。故事主线看似清晰直接,实则剧情转折略有突兀,似乎受限于放映时间,尤其是后期,情节总是突然间就展开了,缺乏必要的过渡,压根就没有伏笔,最后的胜利给我的感觉是照搬历史书,怎么看怎么容易,好比是考试中遇到计算题直接给出答案而没写过程一样别扭生硬。我觉得影片如果再加长一个小时,把欠缺的铺垫全部摆满,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过必须考虑到这是法国片,当地观众看了可能是会心一笑,但是对我这种对世界史不学无术的家伙来说就充满了大段需要填补的空白,忍不住就从个人感受上挖掘了一番,请制片方谅解。
疑惑的地方很多,王妃无疑是很有魅力的,但是她的家庭关系是如此紧张,生父似乎就压根没在剧中出现,和亲母的电话也充斥着冷嘲热讽。虽然感觉起来很真实,对塑造情绪很有帮助,但是王妃的早期经历似乎也仅仅是历史,对国母气质的加成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再多点笔墨升华一下岂不是更好么,总感觉导演很明显的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催化和联系。
比如有一段,王妃用个人魅力夺得国内红十字会的领导权,过程只用法语说了寥寥几句话,原话记不清了,大意是让一切回到以前的正轨。之前还融不到贵妇圈,可谓是敌对状态,如今三言两语就全盘征服女人心,言听计从娘子军是什么情况?不了解历史,容我写完再查查典故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再比如王妃在国宴上远远一瞥亲王的卖国贼姐姐和他人谈话,就意识到是接头。我在想,公众场合上能够光凭远眺就分辨出是社交还是接头,主人公是要有多么深厚的阅历才能练就这么一双火眼金睛啊,而且恕我眼拙,之前真没发现一点征兆和铺垫,导演你的剪辑思维跳跃得实在太腻害了。
站着说话不腰疼,事实上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很不负责,历史没学过,文化有差异,对故事不了解,代入感丝毫没有,该片导演的片子我也一部都没看过。从影片中我能感觉导演对片段和细节的驾驭有一定水准,但是对全局的把控差强人意,也许他比较擅长短片制作也不一定。随便说说的,别介意。
再来一发简单的总结,影片能够满足眼球,但是喂不饱思想。我的要求不高,有些剧情不错的烂片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不过这部片子的细节和大局观反差过大,真心有点失望了。
刨除不了解的历史因素,影片中有一段情节我看不懂,就是神父为什么要在王妃最需要心灵上的支持的时候毫无预兆的离去。我一开始认为神父得了绝症,这样就可以合理解释神父的行为了。看到电影结束,虽然结尾神父来信提及他终将辞世,但是预期上似乎也没有马上发生的意思。到底是我理解上的问题,还是字幕翻译不完善造成了感觉上的硬伤,答案看来是找不到了。
=========================我=是=无=辜=的=分=割=线=======================
看外国电影,了解影片的历史以及文化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有些细节真心不懂。特意憋着写完上面一段才查资料,恶补了下摩纳哥国家档案,也参看了其他的影评,发现这个故事还真不能说是真实的。上面的就不改了,照抄两段资料以供参考:
摩纳哥亲王国是位于欧洲的一个城邦国家,是世界第二小的国家(仅次于梵蒂冈)。摩纳哥地处法国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线之外,全境北、西、东三面皆由法国包围,为少有的“国中国”之一。摩纳哥主要以博彩、旅游和银行业为主,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1956年,第27届奥斯卡影后格蕾丝凯利嫁给国家元首雷尼尔三世亲王殿下,使得这个小小的亲王国名动天下。(参考百度百科)
格蕾丝•凯利出生于费城富商家庭,父亲反对她从事演艺事业,所以她早早地离开了家庭去纽约寻求独立。格蕾丝报考美国戏剧学院时已经错过了招生季,但最终仍然被录取。从这一点上来说,除了刻苦又有才华之外,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漂亮女孩。格蕾丝在好莱坞期间,似乎并不羞涩于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所以她经常成为绯闻中心人物。但是,电影中所表现的“夫人外交”就基本属于虚构的故事了。与法国之间的外交危机确有其事,但是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说,相信戴高乐从未想过要用武力攻打摩纳哥。况且摩纳哥1911年就实行了君主立宪,雷尼尔三世自己都没有多少政治权利,更别提格蕾丝了。王族反叛外国的故事,有类似的史实,但发生在格蕾丝来到摩纳哥之前。至于,格蕾丝有没有促成外交危机的解决?至少没有任何史料来证实这一点。理论分析的话:时尚名媛要成为外交家还是相当有难度的。 (参考豆瓣影评)
我是剧情党,有没有明星倒是无所谓,所以不太擅长感受这类明星镇场情节彷徨的作品。这篇东西写起来磕磕碰碰的,没有一气呵成不吐不快的感觉,很是不满意,不过也只有这样了。Over。

 2 ) 比想象中深刻

影片讲述了当年好莱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Grace Kelly嫁给了摩纳哥大公雷尼尔三世之后的故事。 典型的商业片的节奏,虽然牵扯其中有爱情,阴谋,政治,励志。但每一样都没有淋漓尽致,和看公主日记的区别也不是很大。不过不得不说妮可基德曼有点神似凯莉。 电影给我的感受就是,好莱坞巨星嫁入了皇室,但并非代表两个人的爱情开枝散叶,开花结果,相反正因为美国人和欧洲人价值观的不同,自由独立和注重形象的皇室而产生了矛盾。 影片中格蕾丝最一开始虽然息影,但没有彻底的放弃好莱坞的艺术事业,心中矛盾不堪,痛苦非常。虽然尽力的去做好王妃的角色,可作为自由的美国人,她接收到的教育却与王室需要的礼仪格格不入。她自己也并没有真心的去感受如何做一个王妃,因为这时的她心里其实也只有她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嫁入皇室,作为一个王妃的意义。 影片中期,矛盾显现出来,疑似内部的篡权,外部有法国给予的巨大压力,本来为全世界称道的爱情也近乎支离破碎,无法转圜。 但主角的光环迫使她领悟到,这些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于是她用美国式方式去改变这些,去捍卫一个内属于自己的家庭和国家。 其实影片传达出来的,还是有些美国主旋律的灌输,尤其是最后的演讲,相比很多同样有演讲片段的电影,显得娇柔做作,那一刻就好像是赵宝刚附体。相比AlPacino在《闻香识女人》中最后的学院演讲,显得有些牵强和稚嫩。 但影片的构图,色调我都很喜欢。也成功的讲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有得必有失,但要看你怎么去想和做。 格蕾丝是一个好莱坞巨星,是一个演员,她对舞台是有眷恋的,对艺术和自己是有责任的。但抱着这样的想法下去,毕竟是痛苦不堪的,作为王妃没有登台的先例。格蕾丝在最初只是想着要去尽一个母亲,一个妻子,一个王妃的责任。而非热爱这个生活舞台所赋予的角色。当把视野放大,着眼于生活,她会发现更大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她的舞台。 当她发现了这一点,认真思索后转变了自己的态度,认真的投入了自己是摩纳哥王妃的角色后,她发现了原来这个角色比所有的好莱坞角色都要有挑战,而舞台,是整个王国乃至世界。 生活中有很多人,有很多困扰。但大抵是不能适应角色的转变,毕业了还以为自己是学生,当妈了还觉得自己是少女,还停留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不去适应变化,结果只会徒增烦恼。

 3 ) 很久很久以前……

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Olivier Dahan是很难被分到导演班「差等生」行列。毕竟他这般精细地讨好着——开画的前五分钟,从小山坡上的俯镜、希区柯克的剪影到女主角以背影转正面的过程,都不动声色地向悬疑大师作360度标准敬礼。有心的人自觉有趣,却不至打搅无意人观影的情绪。

我说某个导演「好玩」与否,基本分也就在这里。

只可惜,太不合时宜。人物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种:说人的,以及借人讲事的。《玫瑰人生》是说人的,而本片无疑是吾辈「熟读唐读三百首」的逼样童年中「借景抒情」的那一类。

Grace Kelly的精致美貌于我这种脸盲症患者而言有如浮云,远不如嘉宝的眼睑和费雯丽的眉梢有记忆点。然我毕竟记住了这枚五官全无瑕疵(以个人标准而言,也就等于与「乏味」)的女子。因为在看某部导评时,那蘸足了笑意的声音道「Grace最大的美德是慷慨(停顿三秒)希区柯克说她睡遍了整个好莱坞。」

这句简短的话,远比这一部电影,将Grace勾画得更为生动富致,多得多。

Dahan不吝牺牲这枚传奇女子的精彩私生活与动人天性,刻意将她描画成上世纪迪斯尼公主系列中的标准「傻白甜」,只为粉饰片首打出的这行字幕: The idea of my life as a fairy tale is itself a fairy tale。

在家有土豪老爸、出嫁有歌王情夫的奥斯卡影后捧起国王老公的脸道「了不起我们去当地主终老」。看到此处,影院中轻声观众嗤笑。图森破,乃已无啊,导演君。

天朝人民许不知道,美国人民或不知情,然而身为法国佬的你岂不知欧洲正走到二战后最为紧要的关头?在这个民族主义高涨的年代(5月25号结束的欧盟议会选举中,极右派达成了半世纪的首度复苏),还在作品中大肆宣扬美式的个性与价值观,这是作大死。

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简单粗暴脸谱化地将嫁与君主为妻的美国大妞描绘成为自由而战的猛士,而将光复法国、人民票选的本国历史最伟人戴高乐将军(「戴高乐主义」被视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刻画成暴君与跳梁小丑,不但毫无宣传自由之理念、缓解社会之矛盾的功效,反倒更为助长「厌美」的情绪(欧洲极右派大多「亲苏」)


连我这粒外人都觉得「红十字鸿门宴」这一段高潮中Grace的演说既假大空泛又矫揉造作。是以本片的情节高度模式化、人物高度脸谱化、桥段高度韩剧化反正成了「优点」——不卖座,就是本片最大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了。

 4 ) 二个《摩纳哥王妃》

二个《摩纳哥王妃》


《摩纳哥的格蕾丝》这一个,是妮可·基德曼塑造的那个王妃,据说本片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当然,这个真实应该更属于传记作家罗伯特·雷西。
影片中,将她描述为助君,力挽狂澜的国家女性。
1962年,摩纳哥与法国发生了长达6个月的政治危机,身为摩纳哥王妃的格蕾丝·凯利在重回好莱坞和拯救国家两者之间徘徊,最后坚定选择国家利益为重。
并且,在摩纳哥与法国危机之间,格蕾丝通过自己的方式最终帮助摩纳哥解除了危机。
这让我想起那个茜茜公主,还有贝隆夫人,这些银幕上的著名国家女性,但很明显,妮可·基德曼塑造的这位女性,即不迷人,也无气势。

为何?或许因为,还有一个更为科普的真实摩纳哥王妃。
1、王妃的夫君。
兰尼埃三世亲王1923年5月31日生于统治摩纳哥700多年的格里马尔迪家族中,13岁时被定为王位接班人,但父母的离异并未给其留下温馨的孩提时代。他在皇宫里长大,随后奔赴英国、瑞士留学,最后决定选择巴黎政治学院深造,这为以后执政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939年他像大多数先辈们一样,从军入伍,曾驻扎在法国阿尔萨斯,参加过二战。
1949年5月9日,他继承外祖父路易二世亲王之位成为国家元首后,其执政能力和经验并未被外界看好,甚至被认为他的权力源于世袭而不代表能力。战后,欧洲百业待兴,社会背景复杂,再加上摩纳哥国小人微、资源极度匮乏,离不开法国的支持。因此,摩纳哥当时面临的生存、发展与赢得世人尊敬三大挑战,这使兰尼埃三世亲王施政步履艰难。同年,他号召国民“我们的未来在于团结一致、共同捍卫民族独立和保卫国家主权。”这种民族主义精神始终伴随他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2、1962年。
1962年初,摩纳哥曾与法国产生不悦。
摩纳哥出于发展经济而采取的优惠税收政策,使得法国感到有必要与之协商,另外,兰尼埃三世亲王与当时法国总理埃米拉·贝尔蒂耶之间的隔阂和冲突,再加上法国误认为好莱坞影星格雷丝·凯莉王妃当时拟寻求美国的支持来解决摩纳哥与法国的摩擦,使得法国极为不悦,并发出暂停电和煤气供应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全体国民所表现出的民族主义情感令兰尼埃三世亲王备感欣慰。次年,双方经过谈判达成协议,特别是随后的摩纳哥王室成员在爱丽舍宫受到隆重接待,化解了一度紧张的双方关系。


电影把历史上摩纳哥与法国之间的小摩擦放大成了一个国家的生死时刻,最后用“爱情”来拯救,煽情但无说服力,就像一出皇家肥皂剧,令全片透着一股好莱坞式的平庸。
电影中虚构了法国总统戴高乐参加蒙特卡洛慈善晚会、希区柯克亲自前往摩纳哥王宫送剧本等桥段。导演自己也强调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记电影。
最后,摩纳哥王室2014年5月2日发表声明,指责这部影片篡改历史。摩纳哥王室在声明中指出,《摩纳哥王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被描述为传记片”,预告片已经证明了这部影片的“虚构性”,其创作依据是“被错误记载的历史资料和值得怀疑的文学作品”,摩纳哥王室不愿意与这部影片产生任何联系,而且很“遗憾”王室的历史因为“纯粹的商业目的”被篡改。

好吧,为了商业目的扭曲历史,除了赚钱,更大危害应该是让观众迷惑/迷失。

 5 ) 妮可的独角戏

  来看这部片子是冲着妮可的,不认识摩纳哥,不认识格蕾丝凯利。
  妮可确实是老了,但是妮可依然是妮可。看这个的时候,总忍不住关注妮可,剧情似乎都是在位妮可做服务,几乎变成了妮可的独角戏。最后,那段的演讲,其实是很让人出戏的。
  要是你是妮可的粉,看了绝对不后悔,精致的妆容,美好的身段,妮可虽老,依然美丽,王子不怎么王子啊~

 6 ) 玛丽苏电影之我是王妃

睁开双眼,我张开双臂迎接洒进海边皇宫的阳光。我是这个国家的王妃,我的名字叫格蕾丝·凯莉。
虽然贵为王妃,我的生活并不幸福。我亲爱的丈夫贵为一国之君,每天忙得都见不到人影。我每天除了在皇宫里教子和吩咐管家之外更是见不到其他人。孤独忧郁的生活,不知道能向谁倾诉。
终于有一天,年轻时候认识的大导演来找我了。听闻观众们太怀念我当年走进深宫之前倾国倾城的美貌,导演想让我去做他的新电影的主演。临走导演说片酬有一百万美金。我想了想,这点钱还不够我钻石的零头,但我的生活太孤独了,我怀念备受瞩目的时光,我想去做主演。
我想跟国王说一下就出发去拍电影,但国王好像最近十分忙。听说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太富庶了,于是北边的国家想占我们的便宜要我们交保护费,还威胁要停我们的水。我又仔细想了想,我贵为王妃,虽然我的生活很忧郁,但为了帮助我的丈夫,还是以大局为重吧。我真是一个好女人。
为了更加阳光的迎接生活,告别忧郁的生活基调,我决定以我杰出的智慧来帮助我的丈夫治理国家。为了表现对子民们的关爱,我要经常微服私访。上一次战争刚刚结束十来年,北边的国家不会无缘无故来侵犯我们,一定是我们中出了叛徒,我请了几个私家侦探调查这件事情。考虑到查出叛徒来之后还要平息这件事情,我决定以我的魅力来说服北边国家的总统,于是我还要学习他们的语言。生活一下变得充实起来。
不出几个月,百姓们都感受到了来自王妃的关爱,我查出了叛徒原来是我丈夫的妹妹。我毫不留情的驱逐了她,赢得了这场血雨腥风的宫斗的胜利。此外,幸好有我高超的语言天赋,我已经可以如母语般流利的说北边国家的语言了。
为了彻底打消北方国家的敌意,我组织了一场晚宴,邀请各国元首参加,当然也有北方的那个国家。晚宴开始之前大家走红地毯,不管是多显赫的政客将军还是多著名的歌手演员,在我走出豪华跑车的一瞬间都被我的光芒盖住了。记者们只顾呆呆的看着我给我拍照,所有人都蜂拥而至要跟我握手找我签名。没办法,谁叫我这么明艳动人还贵为王妃呢。
晚宴上,我动情的发表了演讲。演讲的题目是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感情。北方国家的总统听得泪流满面,当即立刻决定停火。我以我的魅力逼退了敌人。

我有时候还会怀念年轻时候做万人迷的时光,不过我要记得时刻提醒我自己我有更重要的使命,我的国需要我的帮助。我的人格魅力可以抵挡重兵,我的聪明才智可以迅速学会好几门语言,我的敏锐观察可以明察秋毫谁是叛徒,我的子民需要我来继续富庶的生活。
我叫格蕾丝·凯莉,我是王妃。





========================================

看完这电影就这感觉的,雷得我一句正经话都说不出来了。没什么好剧透的,这点破剧情看五分钟就知道导演要说神马。剧情两星,扮相还凑合,总分给5/10。

 短评

导演一直拉近妮可的眼睛透露着她复杂的心情

2分钟前
  • 只桃子
  • 推荐

也许有人会想,身为一个王妃,远非表面看的那么风光,然而事实上,即便处于一个普通家庭,你也需要为之付出你作为一个女孩时不曾知道的一切。Grace Kelly是什么?她展示的远远不止童话、奢华和优雅,她展示的是作为一个女子应有的处世之道。

6分钟前
  • A-sun*
  • 推荐

我是尼可粉,五星不解释。

8分钟前
  • LENZ
  • 力荐

不是普通人的生活再怎么拍看到的也只是表面上的浮华

10分钟前
  • 雄一样霸天下
  • 还行

各方面都惊艳不起来。身扛137个头衔的格蕾丝只是又一个挣扎在政治和爱情游戏中的女人而已。妮可真是老了,曾经风尘媚人的样子变成了一种强装的优雅。Tim Roth更差,170的个子在妮可边上简直迷你,各种屌丝表情感觉是刚从蒙特卡洛的赌桌上下来。拍成royal soap drama也就算了,但不煽情不励志是怎么回事

12分钟前
  • 鸡头井。
  • 较差

三星的水准,多一颗星,因为Grace是我眼里穿DIOR最美的女人,在Nicole还美的时候去演一个在历史里永远美丽的王妃。

17分钟前
  • Danny
  • 推荐

最后那段嘴炮毫无说服力。暗梗是妮可·你凭什么是影后·基德曼跟王妃一样善于利用媒体是么。

22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还行

其实就三件事:演戏顾家两难抉择、王妃捉叛徒、王妃外交公关。Nicole还行,但Tim Roth驼背耸肩颓废得完全不像个国王。希区柯克和卡拉斯的出现是惊喜,尤其是卡拉斯那一首"O Mio Babbino Caro",惊鸿一瞥太美❤

23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Grace长得超美的好么!Nicole脸上有打过肉毒太多次的感觉。。。

27分钟前
  • 六月物语。
  • 还行

Nicole Kidman写真集

32分钟前
  • 虾子
  • 还行

妮可真是无死角。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此乏善可陈味同爵蜡的公主童话,韦恩斯坦怎么还嫌不够好莱坞。PS:不过还是比《戴安娜》好多了。

3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你想看到的是银幕上的女神,还是现实中真实的王妃。反正这片子里都没有,只有“完美“的拯救了摩纳哥的妮可。

36分钟前
  • daangel
  • 还行

格蕾丝的长相温柔,圆润,大眼睛里带着友善的亲和力,而妮可无论线条还是眼神都过于凌厉,虽然她已经尽力去模仿,但她们气质上确实是截然不同的女人。希区柯克则完全是被毁容了。。。老头其实也还是有帅的时候的好吗。

38分钟前
  • 亚比煞
  • 还行

五星好评:1.妮可脑残粉不解释 2.剧情流畅配乐赞 3.影评人装逼不解释 4.那些自己标榜高大上的....呵呵!这不是妮可一个人的电影,请给予她的努力一点掌声。(5刷成功)

41分钟前
  • Takuya家小吹吹
  • 力荐

我一直等着,等妮可·基德曼在“假下去”和“老下去”之间作抉择,这是个历史性的艰难选择,作为粉丝,我等着。

4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这部片当时是去电影院看的 印象还不错。挺佩服女主角的,身为知名演员原本在美国已经一身光环, 放弃一切嫁到摩纳哥 还因此卷入了政治风波。 结局有点不记得了 不过我喜欢情商高的女性~

46分钟前
  • 如错看了都好-
  • 推荐

妮可基德曼华丽MV,只是有点长

4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比特么新版希区柯克还平凡……另外爱琴海的座椅很好,看什么都很好睡……

51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还行

把“小国无外交”的冷酷现实织成一个温暖动人的爱情童话,不但不沉闷还意外的优雅迷人。妮可实在太美!法媒铺天盖地的差评让人齿冷,不就是戴高乐政府被塑造成反派了么?至于这样去黑?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愿意花80块坐在第一排中间看90分钟妮可的面部特写

54分钟前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