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世界1996

记录片法国1996

主演:雅克·贝汉,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导演:克洛德·纽里德萨尼,玛丽·佩雷努

播放地址

 剧照

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2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3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4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5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6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3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4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5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6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7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8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19微观世界199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2 00:57

详细剧情

  高楼大厦见识过了,导演用不凡的拍摄技巧引领我们进入了昆虫的世界。出乎意料,在这里,平时令人“恐怖”的虫子门展现出了另一种不一样的美。当你近距离仔细察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原来毛毛虫的毛原来这么光滑;相互依偎的蜗牛温馨得赚人眼泪;勤奋的屎壳郎每天都在认真对付着他们的粪球;蜘蛛会在水下用一个小气泡作为自己的餐厅;天牛就像公牛一样在互相较劲。每只虫子原来都不曾闲着浪费光阴。  微观下的虫子世界,带给观众的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自然界无法向人类诉说的道理。

 长篇影评

 1 ) 《微观世界》影评

  这是一部精致、细腻、华丽、有温度的纪录片——至少我是这样评价它的。精致是因为它的拍摄与剪辑,细腻是因为它视角,华丽是因为它的色彩,而有温度则应该是导游雅克·贝汉对纪录片的另一种理解。
  纪录片应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通过镜头真实地记录拍摄对象的一切,但是旁观的记录不等于没有温度。在《微观世界》中,导演将感情赋予他镜头下的一切生命,这种感情不仅仅使画面具有戏剧性,而且可以触动人的内心。比如两只蜗牛在一片青草丛中相遇,缓缓移动的镜头下是两条亮晶晶的轨迹,然后蜗牛出现了,它们先用触角试探性地接触对方后猛地缩回,好像两个初恋中的男女不小心触碰到了对方的手之后紧张而羞涩的反应,然后再次缓缓试探对方的反应,最终热烈拥吻。在这个场景中,全景、中景、特写等景别的变换,圣神、温情的女高音的配合,让“爱情”变得如此细腻美好。爱情从来不是人类专属的情感,它存在与一切生灵,或许我们觉得只有人类才拥有爱情,那么如果不是我们过于狭隘就是过于无知——我们太小气了,知道爱情这种亘古不变的始终充满魅力的情感可以让生活变得妙不可言,所以我们想要霸占它作为人类的专属情感而不愿与其他生灵分享;我们太自以为是了,觉得高贵的人类就是万物的主宰,低贱的动物不可能懂得这种复杂的东西,它们也不配拥有。可是雅克·贝汉用镜头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愚蠢。
  但是,一部上乘的记录电影不可能依赖“情感”取胜,纪录片毕竟不是故事片,虽然纪录片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会更有吸引力。没有感情无法拍出一部可以打动人心的影片,但单有感情无法拍出一部可以震撼观众的影片。就影片这种文化产品的特质而言,震撼的体现首先是视觉上的。没错,《微观世界》就是这样一部足以让人有震撼之感的纪录电影,而这种震撼之感源于对摄影机的控制。改变摄影机的拍摄速度和放映速度,会让我们看到正常情况下肉眼看不到的景象,这完全没有影响到被摄对象的发展轨迹,所以并没有违背纪录片客观记录的规则。在《微观世界》中,摄影机低速拍摄花朵盛开、藤蔓生长、露珠蒸发和土地皲裂的过程,再通过正常的速度放映,顿时,奇妙的景象出现了——我们可以通过肉眼立即看到花朵怎样盛开、嫩芽如何生长、干渴的土地如何皲裂甚至露珠的蒸发速度!这种少有的视觉体验,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生命力的集中爆发,也让我们的心理深受震撼。与这一视听感受相反的,则是摄影机高速拍摄雨滴滴入水中和砸向地面时缓缓掉落又慢慢跳起渲染出的梦幻感,原本急促的暴雨在镜头下是如此的柔缓,让观众的心情同样舒缓和沉静下来。
  如果说摄影机下的画面效果让我们饱受震撼,那么紧凑且恰到好处的配乐,则是让我们在镜头的带领下有了现场感和步步紧逼感。在《微观世界》的开场,伴着云层涌动缓缓而来的是纯真的儿童唱诗班吟唱的颂歌,圣洁和谐的歌声仿佛自天堂穿云而来,画面由天空过渡到草丛,歌声融入大自然的风声和昆虫扇动翅膀的拟真声效,未见其虫,先闻其声。虫鸣声渐渐复杂变大,草丛中的昆虫世界展现开来。在展现各种昆虫的形态时,除了自然界的全真声效,还模拟了一种若有若无的口哨声,表现昆虫们自由轻松的状态。表现蜗牛的爱情时,女高音咏叹调将两只蜗牛的激情相拥咏唱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甲虫大战时,乐队配乐与战况完美结合,产生极强的节奏感和厚重的震撼力。天牛打架时,两只天牛在枯木上狭路相逢,随着距离的逐步接近,背景音乐中有隐隐的战鼓声传来,天牛的脚步声沉重壮烈。点头致意之后,号角响起,决斗开始。开始是双方的试探,此时音乐像暗流涌动的湖面,平静舒缓中紧张一触即发。弦乐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气氛,决斗突然开始,音乐随着决斗的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张,进攻过程一步一个鼓点,音效与画面动作配合得严丝合缝,连天牛触角“咯吱咯吱”的扭动声都清晰可闻。而当决斗陷入胶着,两只天牛胜负难分时,弦乐适时响起,继而一只天牛把另一只摔下枯木,音乐戛然而止。
  除了直接的视听享受之外,纪录片本身孕育的主题内涵也是及其有价值的。《微观世界》似乎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清晰的主线,它只是通过摄影机来记录小昆虫们当下的生活,展现它们的世界。其实不然,在影片的一开场,低沉的男声独白就明确告诉我们:这是人类不曾关注过的自然世界。在这里,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流逝,我们必须先保持静默,以一种全新的认知,全新的态度,来感知、体验这个我们从未留意却一直存在于身边的微观世界,并由此引起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反思。在这个世界里的“公民”,同样有着生命的繁衍,同样要为生存奔波,同样要抵御外来的威胁,同样彼此间互惠互利。这一切和人类社会是如此的相像,不禁让人觉醒:自然有自己的法则,自然界的生物都会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让生物链延续和保持,人类不应该粗暴地去改变什么。相反,人类应该敬畏生灵。
  《微观世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珍贵的,但是因为整部影片都是在展现昆虫的生活,所以不免让观众有疲劳的感觉,如果把其中的一些镜头再做删减,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就如同它大胆地采用没有解说一样。

 2 ) 《微观世界》--无限小即是无限大

如果不是在吃饭时间观赏这部影片,大概视觉冲击力所带来的情感要更多归于赏心悦目,所以虽然直到影片结束也没能知道,那些伴随了自己几乎整个童年的昆虫们究竟有着多拗口的名字,也不会觉得有一点遗憾之处。奇怪的是人的眼睛似乎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学会了过滤微小的信息,小时候姥姥家的樱桃树上结满了毛毛虫的茧,长大后触目所及却是麦浪和玉米秸翻涌的迷墙;那时候的蚂蚁如同外星来客一般,不论是想侵略到书包抑或凉鞋带子上都易如反掌,而此刻我却想不起来最后一次见到这些可怕的生物是什么时候。

它们都没有变,而我已经长高长大。对昆虫和人类来说,对比下来的庞大也许正如它们的渺小一样彼此忽略着,只不过它们自生下来便无师自通的依靠本能生存发展,人类的最初婴儿形态却脆弱到一年半载都离不开照顾。同样,一想到自己在它们眼中应该也如它们在自己眼中那般丑恶狰狞,心底因为生活的压抑竟然可以平稳许多。匆匆忙忙,白云苍狗,其他生命的全部可能只是我的一瞬间,那么我的光阴和曲折又会点缀着谁的生命和世界?

《微观世界》适合和《旅行到宇宙边缘》一起观赏,极致的大和小已经超乎了人类眼球所能接受的极限,它们如针尖麦芒一般在人类迷失了身体感官的灵敏度时轻轻一扎,澎湃的血液冲刷着被刺激的部位,冰凉而深刻的触感将驱走空气中的燥热和体内的空虚,原来我们还来不及渺小和自鸣。

影片开始于云中漫步,俯视的镜头在有效的培育我们的上帝视角的同时增加了无法脚踏实地的失真感,仿佛飞在这片草原之上与万物同歌的是自己的灵魂。小男孩的歌在看到这部影片之前便久久存在我的乐库里,当时只为一份捉不到的诡异和嗓子里的纯净所吸引,却不想是来源于此。清晨的欢愉、上午的气爽、中午的燥热、下午的嬉戏、夜晚的静肃直至黎明的再一次呼唤,短短一天中这片微观世界所要经历的忙碌和快乐与我们比丝毫不减甚至因其执着更值得尊重。这让人感到畏惧,或许我们也如一只小小的毛毛虫,被扩大了无数倍卷曲着身子八面玲珑在尘世间如履薄冰,不同的是它们浓缩出了精华,我们还待千锤百炼。

当每日被匆忙获取的信息填满,生活的意义几乎概念化变得日渐遥远之时,要如何欣赏一滴水的恩赐?它可能是一个蚂蚁家庭行军后全家止渴生津的玉露、它可能是两只小虫子拍皮球一般嬉笑怒骂的珍贵玩偶、它可能是一位母亲翻山越岭给孩子带回的药物、甚至它从天而降时也可以变成一个炸弹轰掉草叶上的一只甲虫!它温柔的注视着整个世界又沉默不语,默默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又提醒着万物最终的归宿。

徐徐开放的花朵和舒展着身姿的草叶在连贯的镜头前张开了身体的曲线,昆虫们带着天生演员的喜感急忙洗脸搓身生怕玷污了这一片家园的澄净,多像是一篇童话!勤劳的蜜蜂姑娘唱着歌采着蜜、小人书中永远与蜜蜂并肩出现的蚂蚁更是勤勤恳恳储粮劳动,但事实证明成人可以观赏的必然不会是童话那么单纯纯净的事物,一只小瓢虫努力爬上了比他大上两圈有余的大瓢虫背后试图做起活塞运动,而不远处,两只蜗牛正忙着颠鸾倒凤忘情交融。如果教科书能体现这一半的神圣和生机,童年也不至天真中夹杂着白痴、无邪中透露着无知而度过。

《微观世界》不仅仅在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在忙着斗争、生存,而是在于它所展现的对生活的理解恰恰是没有意义。不需要格竹的苦苦思索,一切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你可以为了分分钟数千万你死我活,我也可以为了一只坚持不懈运食物回家的屎壳郎而感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又如何,我来过,我骄傲。当一个生命从水中缓缓降临到这个世间,它会从最初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慢慢转为对自然的敬畏,直到平和的接受,请享受这个过程。

 3 ) 小小世界很神奇的说

没有一个主人公穿衣服的电影,呵呵。
回忆起儿时曾经学过的尝试,很有意思。
有几个场景,印象比较深刻:
屎壳郎倒着推屎球,给一个小树枝卡住了,它推啊推啊半天没推过去……
毛毛虫排队,好长好长……
蚂蚁为蚜虫驱赶七星瓢虫……
画面确实爆清晰艾,片子不长,要有点耐心,还是值得一看滴

 4 ) 批评批评

明明就是科教片那一类的,非要搞个文艺腔,真腻歪。
节奏拖得老慢,这方面欧洲人和我们挺像,搞得我多次睡着。
虫子也不够特别,应该到亚马逊雨林去拍些谁也没见过的虫子。

 5 ) 导演牛?

本片利用特殊的微观摄影机,无与伦比的摄影技术,别具匠心地捕捉了昆虫世界的奥秘。这是黎明时分,在地球上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隐藏着一个星球般巨大的天地。草丛是森林,小石子是高山,而水滴则成了汪洋大海。导演在长达20年的研究准备与拍摄过程中,将草原昆虫巧妙而幽默地拟人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森林里、草丛下放大了无数倍的世界。本片获得了第二十二届法国恺撒节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等五项大奖。

 6 ) 一花一世界

在自然界中他们微小,是食物链极低端的部分,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就会到来,成为敌人的盘中餐。在这里,他们是绝对的主角。一群按照既定生命轨道活着的昆虫们――摄影师镜头下的宠儿,法布尔眼中的天使。
看了微观世界之后,感觉极大部分的昆虫都象是老相识一样。才发现以前法布尔的书也没有白看,我的昆虫学学得也不是很差(昆虫的内部构造就学得不好了,生活习性方面还不错),可见分数有时候也是会骗人的。
这部片子真是老少咸宜,孩童看到了新奇和知识,老人看到了童趣和敬畏。
想想小时候捉这个养那个的,真是玩的不亦乐乎! 当然也因此坏了很多的生命,那时那里会有对生命的敬畏感。
想想佛教里的“一花一世界”真是有道理的,他们的世界在人类眼中是微小的,可是却具有一切的生命要素,忙碌与追求,竞争与杀戮都是活生生存在的,还如此的生机盎然。大小只是相对的,如果月球真的是智能外星生物设在地球上的监视器,我们的生活又和这群可怜的小生物有什么区别呢?
在这里,一切都被放大。导演和摄影师对他们充满了敬畏和怜悯,一个微小的雨滴落在他们身上,他们都有可能跌倒。一个荆棘刺就成为了屎壳螂运输路上的拦路虎。还好他们坚韧,从不放弃。两只蜗牛的缠绵配上歌剧式的女高音(不知道唱得什么赞歌),真是将浪漫发挥到了极至,法国人就是法国人。
整个影片几乎就没有介绍性的台词,可是一点都不影响。因为这群可爱的小生物就是最好的注释。在这里,赵钟祥都是多余的。看到最后只觉得意犹未尽。一点都不觉得这是记录片,而是一部分段式的故事片。
闷锅里芒果乱报的黎氏语录:“做新闻要有佛心来得嘛”,希望所有的人都对生命带有佛心,这样小胡主席倡导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自然也就具体了。
期待着看雅克贝汉的鸟的迁徙……

 短评

15年的拍摄时间浓缩为平时的一天,在导演的微镜头下一切生命(主要是虫子)都是如此的生机勃勃,通过镜头仿佛就是从全新的一面看这些小生物,实在让人感叹生命的神奇。(当然纪录片一定要看HD的,细致到每一幕都可以截下来啊)

4分钟前
  • nikki
  • 力荐

前三对后三对足、呈拱形蠕动的幼虫,和一巢比虾饺还通透嫩滑的蜜蜂崽子有点辣眼睛,别的都挺可爱,尤其屎壳郎、插队毛虫、长尾须的红帽绿肉虫。重点是,金蛛虐蝗虫不是欺负人吗,螽斯一直在那儿干瞪眼特写,为什么不拍它干架?就揍那只呆呆的幽灵螳螂好了,为我们直翅目挽回一点尊严!

5分钟前
  • 婆罗洲1834
  • 推荐

它们都不知道我们在围观啊~两只蜗牛好深情真让人感动,那段我最喜欢(捂脸…)屎壳郎好执着表扬!肥肥的毛毛虫还趴在树枝上一副陶醉的表情,我真想摸一下,蚊子都那么可爱的(算了其实我只是叶公好虫而已,忍不住想要伸手拍它)…都好看除了蚯蚓让人受不鸟!再有更多昆虫就更好了,这个要收一张送妈妈

10分钟前
  • 鱼婆婆
  • 力荐

【A】远超预期:昆虫纪录片的视听语言能达到如此程度,简直刷新了我对纪录片的刻有印象。全片仅有一句(可去掉的)引言台词,完全依靠镜头的有机结合传递出浮生一日的高信息量。这部水准无疑远大于《海洋》,两者对比就能看出“电影”与所谓“ppt”的区别:虽然两部都主要致力于“展示”(大部分纪录片应该都是如此),但本部则彻底显示了蒙太奇的力量,而非像《海洋》完全走个过场。纪录片也是电影呐,《海洋》那种是糊弄鬼呢(说着说着就要再去降一星;看完才发现这部导演居然还不是雅克'贝汉,那这位所谓的自然纪录片大师,也就是个三流路子罢了。)

12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看到更多不知道的事情!!

17分钟前
  • 它它爱妮鸡
  • 推荐

昆虫的有趣故事,蜗牛的缠绵令人惊叹,蜣螂把粪球戳在树枝上是全片最佳笑点

18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法布尔写的东西,雅克·贝汉把它完整地拍了出来。

19分钟前
  • 祥瑞御兔
  • 力荐

要懂得发现周围微小的美妙事物。观察这些细小地方,是我以前经常做的事,有时常常能看大半个晴朗午后。但是如今我却不再有这种浪漫之心了,实在可悲。我认为人应该永远保持一定的童心,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实在是非常重要。

24分钟前
  • DrBlackWatson
  • 推荐

雅克贝汉制作的微观世界,一天中昆虫们发生的事情,很美很精致,音乐配的很好,跟雅克贝汉另一部《鸟的迁徙》相比,好像更喜欢那部。雅克贝汉在《天堂电影院》和《放牛班的春天》里饰演长大的音乐家,气质形象很好,年轻的时候很帅很萌~!

26分钟前
  • 李哥
  • 推荐

【A+】微观世界下的宏观奇迹:蜗牛滑润的交配过程,烈日下毛毛虫首尾相交迎来毁灭,放大后曼妙无比的表面张力,水蜘蛛华艳的气泡表演.....而最后飞蚊由水下缓缓蜕变向上的镜头所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2001太空漫游》的第一个镜头,在简单的运动中创造出了令人作呕的美感。而这种神圣仪式所依托的载体,便是那纯粹而伟大的影像。

28分钟前
  • 思路乐
  • 力荐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昆虫的世界里,最小的石块也可以变成山脉,最小的水坑也象海洋那样广大。但即使渺小,它们依然认真过活。七星瓢虫风骚亮相、热恋中的蜗牛紧紧依偎、屎壳郎像西西弗斯一样永不气馁地拱着粪球、毛毛虫火车行军到最后扭作一团、甲虫像角斗士一样决斗……只须一场雨,它们的世界便天翻地覆。可是它们依然生生不息。在这样一个奇妙的世界里,时间以另外的方式流淌:一小时就是一天;一天就是一季;一季就是一生。把镜头拉远一点,我们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为了了解这个世界,我们应当学会安静地倾听它们的呢喃~

31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最后一幕的出鞘与蜕变,如国王般降临的神圣仪式,美丽的瞬间幻化成永远。导演将生命中一次微不足道的挣脱,用长焦镜头捕捉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美丽画面。

35分钟前
  • 爱丽丝不要仙境
  • 力荐

7.5/10。鸟吃虫是怪兽片,大雨倾盆是灾难片,屎壳郎是搞笑片,缠绕的蜗牛是爱情片。恢宏的配乐,结尾有种2001太空漫游的感觉。

36分钟前
  • 乍暖
  • 推荐

大自然如此美妙,以至于感叹人类如此之渺小。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敬畏造物者,感恩上天给予的一切,某种程度上,他们远比人伟大。一花一世界,一瞬成永恒,在人类身上未尝不是如此。9f

38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昨晚看的。把大自然的生灵拍出各种各样的情节,但又不能说这纯粹是人类视角的赋予,小虫子们本来就是这样的生活着,死去着。所以,以昆虫的无目的合人类的有目的,是这个纪录片比较突出的有趣。就是大青虫实在太吓人了。我还是喜欢蚂蚁。

40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生活就素不停的做爱吃东西,摊手

41分钟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推荐

这个世界,没有深度是常态,有意义的东西反而是例外。昆虫是利用身体思考的动物,它们比起我们更加接近永恒。就像这个纪录片下的短评区,就很寡淡,如果这个片子多几句台词,就不会这样了(人就会化身为复读机,摘抄台词或谈感想)。意义是人类的语言建构出来的。

46分钟前
  • 李弘声
  • 力荐

90%的昆虫都是我小时候见过的,农村生活随处可见,最讨厌松毛虫了,我每次爬树摘杏子,一不小心就扎很多刺,而且根本挑不出来,但是看纪录片才知道它们爬行的时候是首尾相接的,可太有趣了。我有个小学同学会把绿毛虫油炸了吃,但是我看着好恶心啊。最害怕那个千足虫,下过雨的墙缝里到处都是。【DTS-FGT】

5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力荐

啊~我爱大自然!蜗牛的缠绵,甲壳虫有礼节的比武,充满诱惑力的蛇蝎美人,还有片尾的dancer

53分钟前
  • carpenter肖
  • 推荐

看完“异形”再重温这部纪录片,就会发现只要放大了来看,地球上的小昆虫都很恐怖。而且都和“异形”一样造型“完美”、拼尽全力地繁殖……人类的想象力终究逃不出地球。

54分钟前
  • 远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