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

喜剧片大陆2021

主演:杨皓宇,艾丽娅,王一通,蒋奇明,盛晨晨,郭帆,龚格尔,洛翼云

导演:孔大山

 剧照

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2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3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4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5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6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3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4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5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6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7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8宇宙探索编辑部 剧照 NO.19
更新时间:2024-05-11 16:59

详细剧情

唐志军(杨皓宇 饰)是一家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杂志——《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主编。现如今的杂志社日渐式微,唐志军也终成落魄潦倒,鳏寡孤独之人。但他却依然几十年如一日的痴迷于寻找地外文明。终于有一天,他接收到了一个疑似来自宇宙深处的异常信号,于是他召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伙伴们,带着那一个困惑他终生的问题,再一次踏上寻找外星人的旅途。

 长篇影评

 1 ) 抓住星辰的衣袂

《宇宙探索编辑部》为我们呈现了科幻片的另一种终极形态,不同于倾向于描摹星球,科技,闪着银白色光泽的飞船的科幻影片,本片则将是以全然乡土化的口吻去讲述了一场对宇宙奥秘的追逐。

“科幻”的元素在影片中被极大削弱以至于本片更像是某种伪纪录片形式的公路电影,甚至时不时让人以为会瞬间走入民俗恐怖的窠臼之中,但好在影片最后升华的奇点依旧是宇宙,而将所有情绪收束到生命与亲情大概也是本片导演为这部作品给出的部分答案或是注脚。

以“生命与爱”终结本片让人些微遗憾,但毫无疑问的是本片所呈现出的这场中式的西行之旅已足够精彩,而手持摄影所提供的沉浸感,固然缺少其合理性,但也让本片拥有了足够迷人的气质。

乍一看《宇宙探索编辑部》的体裁像是一部伪纪录片,以手持摄影记录故事,跟踪角色并进行访谈。但仔细一琢磨你会发现,在一般伪纪录片中的那个“持摄影机的人”在本片中却几乎是缺席的,没有人在摄影机之后发声,摄影机后的人也未曾需要休息,进食或饮水,固然影片不乏访谈或是与主管视角的交互,但访谈与交互的对象并不像是摄影师,而是摄影机本身。
我们这也就能发觉影片与寻常伪纪录片的差异,它并未给手持摄影寻求到一个合理存在的理由,但摄影机确实就在那里默默地记录,或许是一个隐形人,或许是一个身后灵,主观镜头确乎很好地完成了提供真实性与沉浸感的任务,几段我们觉得神奇甚至怀疑是否是现实的桥段里,因为手持摄影机的记录而变得可信起来。
纵然全程的手持摄影呈现在大银幕上或多或少会带给观众以晕眩感,某种意义上为了影片的沉浸感牺牲了部分观影的舒适性,至于这番取舍是否值得,要看观众个人的好恶。
固然手持摄影往往让画面变得凌乱,模糊,但影片大量跳切的使用确乎有两把刷子,这里首推第一场锯宇航服的戏,镜头楼上楼下反复跳转,路人吃瓜群众细腻情绪的记录,几乎跳脱了手持摄像机所能记录的影像密度,但又神奇地带来了幽默的观感。
全片不乏这般快速跳切的镜头,极大地压缩了转场时间,提高剧情密度的同时,亦更大规模地记录下了这一路西行途中的社会百态,民生与民俗的融入让本片有了更为令人置信的观看体验,当镜头扫过太古里的熊猫,日落时的大裤衩,又俯身进入巷子里拍摄一个暖气费都交不上的编辑部,或者注视一个拿着暖手宝的乔气老阿姨,一个看似开朗却需要夜夜夜夜吃药的小姑娘时,那种“真实感”便从屏幕满溢而出,摆脱了平常科幻片中俯视众生的视角,高屋建瓴的态度,而是随着摄影机沉入芸芸众生,因而我才说本片是科幻电影的另一种形态,并且在这种乡土化的语境中达到了极高的完成度。
然而本片,当真可以算得上是“科幻片”吗?
可不是谈谈宇宙,聊聊“流浪的球”就算是科幻,我看到有一些人质疑整部影片究竟立意何在。毕竟我们能看到,《宇宙探索编辑部》最终将宇宙的图景归还于生命,亲情与和解,这似乎是西方电影常见的收束方式,《星际穿越》纵然描绘了人类危机与宜居星球这般庞大的背景,最终落点仍是爱可以穿越时间;风光无二天马行空的《瞬息全宇宙》,在繁复而华丽的剧情之下流淌的仍是亲情与和解的母题。
这部属于中式的科幻片,最终落脚没敢托付于未知与永恒,而是话锋一转回归内心,这恐怕让很多人都觉得影片最后差了一口气,甚至感觉遭到了背叛。结合影片内容,我们也不难理解这种“背叛感”的来由,主角唐志军,用一句不是很好听的话来描述,算是半个民科,纵使30年前的他可能站在彼时的科技前沿,但三十年后,他仍只能凭着一腔热血,一腔孤勇追逐ufo,这便已经有些游离于科学素养之外了。而正是这样一个有些拧巴的角色,最终却得见宇宙最神秘奥妙的一刹,这让我们不禁质疑,影片所宣扬的究竟是什么,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民科爱好者”吗?
事实上,影片对“民科”这一问题也颇为自知,片中的幽默里,有不少其实是来自于我们对民科相信这般离奇故事的嘲讽(是的,就是高高在上的嘲讽搭建起了某些幽默桥段,就像观众嘲笑小丑蹩脚的动作一般),坏掉的电视机,石狮子口中丢失的球,塑料的外星人,王一通头上的锅...这些让人一瞬间梦回上世纪末的气功狂热或是《走近科学》里的各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神秘事件”。于是这些段落呈现出的“奇闻异事”很像是已经过时的蹩脚骗术,影片也籍此构塑出了某种荒诞的意味。
但影片绝不是在嘲讽民科或是赞许民科,换句话说,影片试图描摹的只是一场对宇宙的追逐最终获得回应的故事,只是主角碰巧是“唐志军”这样一个飞碟狂热者罢了,他可以是毫无科学素养之人,也可以是钻研宇宙前沿科学数十载的教授,他可以是你,可以是我,而对宇宙真相的答案也未必需要是生命,亲情与爱。
那宇宙的真相是什么呢?
它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同的,甚至这个答案并不仅是“宇宙的真相”,而是对人生,对生命意义的解答。
ufo爱好者晓晓,小时候一直以为家对面有一个ufo,便和它说悄悄话,爸爸给她配了一副眼镜后,她才发现那只是一盏灯。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可能就是这般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教育,因为所接触的事情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于是有人怀揣着坚定的无神主义信仰,有的人则对神鬼将信将疑,所谓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对相信外星人存在的人而言,看到外星人的存在就是宇宙的答案。
对于相信神灵保佑的人而言,看到佛祖显灵菩萨下凡那便是人生意义的证道。
每个人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理解宇宙与生命的意义,而本片提供的这个“答案”,便是我们终将能追寻到自己所笃信的一切,并借此完成外部世界与内心信仰的吻合,达成内部认知与当前现实的和解,并最终获得内心的安宁。
诗歌与数学格格不入,就算学不会数学,只凭借一本字典,明白每个字每个词的意思,也能写出诗歌,并以浪漫的文字对抗笃定的公式。
缺钱的编辑部同样阻挠着对太空的热忱与梦想,众人的嘲笑中坚持的信条,也能化作对宇宙最宏大图景的惊鸿一瞥。
失去女儿的苦楚,未能解答宇宙意义的遗憾,亦能在最后通过基因图谱的方式彼此联结。

每个人都试图去抓住属于自己的真相,盲人摸象般去构塑我们能理解的世界观,有的人相信菩萨,有的人相信科学,我们并不了解一切,却仍向宇宙,向未知,向我们未竟的人生伸出好奇,渴望的双手。
我们所抓住的,即是星辰的衣袂,即是属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一角,即是我们所愿相信的答案与答案背后的一切。

希望大家都能得见所愿

 2 ) 堂吉诃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他已经看清,堂吉诃德是个彻头彻尾的疯子。 找到了失踪的驴子,却丢掉了陨石猎人的小红帽。 已经烧焦的帐篷,不如添把火更暖和。 宇宙中的星球比地球里的沙子还多,荒芜的人生里巧合太少又太多。 所以她想明白了,想明白的就是他永远想不明白。 诗人回到了童年的石材厂,念完最后一首诗,在麻雀的簇拥下跳崖而死。 他带走了人类的金银财宝,和所有痴心妄想。 诗人是自幼追逐太阳的人,他能用一本字典破解狮子和日食的秘密。 堂吉诃德知道自己没有升天的才华,所以他吃下做梦的蘑菇,在宇宙的边缘和诗人告别。

蠢笨执着的骑士,向着不存在的风车发起进攻。不理解,不原谅,不想做人。 女儿死去多年之后,他才忽然发现,原来高级的外星人,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 数学确定的告诉我们存在没意义。语文老师水平太差,我们只能一边抱歉一边吃鸡蛋。 酒神早就看破酒精比火箭还要快,整个星云充满乙醇的种族才是最幸运的外星人。

当被父亲抛弃的女孩发现飞碟只是对面楼上的广告灯牌,她重新摘下了眼镜。 顶着泥石流拍婚纱照的新人把目光望向彼此。 没有好奇心的诗人,却在此刻扭过头,看向相机拍不到的地方。 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泪流满面的堂吉诃德,只能止步于此的探索。

 3 ) 唐志军实际上是精神病?过度解读一下。

看到一半时开始猜测,最后深有此感。

唐志军实际上可能是精神病,整个片子发生的故事都是在他看到医院的西游记演出后发生的幻想吗?

实际上周围的人都在陪他演戏,类似于禁闭岛中的“角色扮演”治疗法?

秦彩蓉说了唐志军女儿有抑郁症,来源主要是遗传,那么唐志军本人有抑郁症(甚至神经病)也有极大可能,但是因为全片都很荒诞,把唐志军的神经质合理化了。

关于引发我猜测的部分在最后,先来说说几个人的关系。

---------

关于同行路上的几个人的身份:

既然周围的人都在陪他演戏,那么陪同他的应该有医生或者他的好朋友或者亲属,这一点如何解释呢?

一、先来说说秦彩蓉。

秦彩蓉在眼镜店接受过采访式的问话。很明显这里她不是眼镜店的顾客,根据服装和作息猜测她应该是眼镜店的老板,旁边还有一个员工。

说明她其实有其他方式挣钱,编辑部的工作不管怎么看也挣不了几个钱。

这里她说以前跟唐志军卖望远镜,也就是他们很早就认识了,还一起做过生意,但是相信了唐的话最后没赚钱。

既然跟他没有赚钱,后来又跟他做编辑部,后期被狗咬了也说根本不是为了钱。

不是为了钱,是为了什么?

大胆猜测一下:秦彩蓉实际上是唐志军前妻。

整个电影看下来,感觉秦彩蓉对唐志军的感情,根本不像同事,哪有同事拿着棍子追着同事打的,而且秦彩蓉对唐志军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总体看下来更像是爱情,像老夫妻了。离婚后还陪他这样演戏,自然不是不爱他了。

那么既然她还爱他,为什么他们要离婚?

只有一个原因:为了保护孩子。

但是她说他们的孩子死了。

所以“他们的孩子死了”是骗唐志军的,他们两的孩子根本还活着。

而他们的孩子是谁?

他们的女儿可能就是晓晓。

----------

二、晓晓

晓晓在旅途中拿出了药瓶,和唐女儿设定相符。

晓晓是全片主要角色里唯一没有给出姓氏的,只有昵称。这也是加重我怀疑的一个地方。

一个小女孩跟着陌生人一起出来很奇怪吧,那如果其中一个是她妈妈,一个是他几十年来第一次见面的爸爸,还奇怪吗?

假设上面猜测正确,晓晓从小因为家里耳濡目染,跟他爸爸一样爱上了一些ufo啊怪谈之类的。

后来他爸爸不见了,她妈妈告诉他:你爸爸被UFO抓走了。

实际上是她爸爸精神病变严重了,她妈妈不得不带着她离开,或者甚至根本没有离婚,只是把她爸送进了精神病院。

晓晓的背包被烧掉的时候,先好像很伤心,之后又好像放下了什么重负。片子里没有明说是为什么,我猜测是包里有与她爸爸有关的什么东西。

包里有什么呢?

很可能就是那本《第一期宇宙探索》。

她关于她爸爸的记忆都在那本宇宙探索里,刚见面就迫不及待拿给她爸爸看。

这么重要的东西被烧掉当然很伤心啦,但是为什么好像放下了重负呢?

因为但是现在她真的遇到自己爸爸了,和爸爸再相遇了,也就放下了。

我不太记得晓晓是否有在镜头中服药过,只看到她拿出了药品倒出来,如果没有她服药的镜头,那么这个药瓶里的药可能是她的抑郁症药,也可能是她爸爸的精神病药。

如果是唐的精神病药,那么后面唐的“幻觉”不是因为蘑菇,而是因为没吃药,药被烧掉了。

----------

三、那日苏

那日苏是唐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不聪明但是身强力壮。感觉不是医生,那么他也许是一个请来的护工。

这里没有太多关于唐是神经病的相关猜测。

--------

四、孙一通

孙一通是一个意外,他们一行人出门最初只有唐认为会发生什么,而他们真的遇到了一些奇怪的事

又或者孙只是一个请来的演员,这点不太确定。

唐志军评价说:精神病其实只是能接收到更多的信号。

那么孙一通也可能是医院另一个病人。

---------

五、医生

上面的人都不太像医生,如果有,谁是医生?

不要忘了,实际上影片有第六人。

这部片是伪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的。

那么镜头外的第六人很可能就是医生。

关于是否真的有第六人,体现在两次采访和一次闭眼。

一次是眼镜店采访秦彩蓉,这时候那日苏并未加入队伍,他们是在火车站会和的,所以采访者不是那日苏。

第二次采访是在孙一通家门口采访晓晓。晓晓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提到她爸爸,也许因为第六人(医生)问了这个问题。而这时候导演专门安排那日苏在帐篷里睡大觉,还动来动去吸引观众,以表示不是那日苏在采访。

日食时,孙一通家门口的闭眼叫摄影师也闭眼。

这些都确实说明了存在第六人。

按上面的分析,第六人很可能就是医生。

如果真是禁闭岛类似的设定,那么这次活动可能也是医生策划的,全部记录下来也是在寻找一种治疗方式。

或者纯粹是记录病情。

七、关于宇宙探索编辑部

个人感觉这实际上是一个病房,旁边坐在旁边念奇奇怪怪书的是其他病友,可能他们两发病内容有点关系被分到一个病房了。实际上该编辑部也只有秦彩蓉还应和他。

编辑部经常有过上过下的年轻女工作人员,可能是护士。

八、最后他是否治好了精神病

不明确,我偏向于治好了,最后在天台上讲话的横幅看不清,但是我觉得有可能是他的出院欢送仪式,宇宙探索编辑部也拆了,代表他从病房搬离了。

九、唐志军

唐志军早期就有精神病的前兆,这是因为遗传。

他对寻找外星人有非常大的执念,这可能是导致他精神病的其中之一原因。

他相信精神病其实只是能接收到更多的信号。这也和他一直在尝试接受信号相符。

在电影的时间线中,除开最后阶段,大部分时间他精神状况稳定,如果编辑部是病房,那他放着电视的家应该真的是他的家,他可以回家说明病情可控,至少有时候可控,注意他出发去寻找外星人时是从病房取出的冬季衣服。

他也接受过第六人的采访,是在他家里。他在家里吃饭,玩弄电视,甚至亲戚登门都有影像记录,也许他只有在医师的陪同下才能回家,回家也是治疗的一部分。

孙一通的魔法鸟,最后飞升,也许都是医生安排的视觉效果。

驴和一切非自然现象都是为了让唐相信这是真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破除唐的执念,让他以为自己真的找到了外星人,完成他的梦想,从而治疗他的疾病。

唐是如何发病的?

唐的手机已经落后时代很多了,一个可以说明他没有钱,一个可以看出他不太需要手机。

我个人觉得他这个手机是入院时用到现在的。

而这个手机出现的重要讯息是里面有一条来自女儿的消息。

结合女儿抑郁症的情况,我觉得他是从得知女儿有抑郁症(因为自己遗传),产生自责和逃避开始病情逐渐严重的。

这也是医生需要她女儿也到场配合治疗的原因。

十、大胡子陨石猎人

这个人像极了品位低而又喜欢抢功劳的领导。

瞎说一个:

他可能是精神病院长,也就是在医院表演中,西游记演出前那位在医院K歌的人士。

十一、另一种结局

还记得秦最后对唐的放弃吗,哭的就像永别,晓晓和唐的握手也非常的呆滞。

这里我设想了另一种解读,假如上面假设的“角色扮演”治疗方法没有成功。

“角色扮演”治疗法在唐志军和其他人在禁区门前分别时就结束了,此时,唐的亲属放弃了这个治疗法。

于是医生采取了更残酷的治疗法。

新治疗法就是切除脑前额叶。

切除了脑前额叶后,患者的大脑会一团浆糊,失去冲动失去好奇心失去攻击性,神情呆滞。

是一种副作用非常大的治疗法。

想想唐在婚礼和最后出院典礼上的致辞,如果不以浪漫的眼光来看,是否有点神情呆滞,说话说不清呢?

与家人分别的禁区可能象征着手术室,胡萝卜与驴可能代表移动病床与输液瓶,黑暗的山洞象征着手术中的思维,手术中昏迷了多次,他头晕目眩,神情恍惚。直到最后,所有追寻的东西都从山洞的裂隙中飞走了,代表脑前额叶手术成功进行。

还好,他在最后一刻,见到了他的世界真理。

--------------

最后说说让我产生唐是病人怀疑的一幕戏:

1.

在唐志军去精神病院演讲后拿报酬时,右边的医生和他的对话,非常像医生询问病情。

其中还有一句很奇怪的话:你女儿的药还有吗。(大意是这个吧,其实记得不太清楚了,当时没太搞懂医生在说什么但是印象有点深。好像还问了他女儿病情有没有稳定之类的。)

这幕戏一共有四个人,从左到右分别是:

医生A,唐志军,猪八戒,医生B。

我感觉实际上是唐志军产生了错乱,实际顺序是:

医生A,猪八戒,唐志军,医生B。

因为猪八戒和医生B虽然好像在对话,但是话题完全对不上。

也没有给出医院把钱递给唐志军的镜头,唐志军点了几次钱,看上去更像要把钱给医生(开药)。

2.

如果上面这点解读正确,那么:

这幕戏的“你女儿的药还有吗。”抛出了2个其他问题。

一个是他女儿要药干什么,二个是他女儿不是死了吗,医生问这个干什么。

观众看到这里很容易就觉得医生不是在给唐志军说话,唐志军自己可能都没搞懂,但是当时在场的只有4个人。

上面的内容主要还是猜测,有的地方比较牵强,但是我没想出啥大bug,大家看个乐就好。

至于这是不是导演和编剧想的,都发散这么远了,也不重要了对吧。

毕竟这是一个献给精神病们的电影。

 4 ) 一个西西弗斯的疗愈之旅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国产片了。我看得情绪澎湃,全程捏住手心。我跟着哭,跟着笑,我在映后听主创说话,一边听还在一边哭。我有许多许多话想跟人讲,但我不知道从何说起。当有一个人把你心里想的东西喜欢的东西成长过程中陪伴你的东西以及你心底里想过很多遍的东西都这样浑然天成地地呈现在你面前时,你就好想摇着导演的肩膀说,导演你怎么可以这么懂啊!

身为一个家里有十多年科幻世界收藏的科幻迷,对于科幻的感情,不仅仅是好奇心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很深沉的对于未知和对于意义的追寻。我之前写过,于我而言,科幻小说最酷的地方不在于炫目的技术啊飞船火箭外星人啥的,而在于它是最生动的思想实验,把现实中困扰人类的问题放到另一种条件或者另一种时空去考量,在想象中创造条件,将“如果xxx,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这一问题变成现实冲突,寻求答案。以想象为马并反观现实,这才是科幻的意义和魅力。

但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根本不是科幻片。连软科幻都算不上。走近科学算什么科幻片呢。我愿意称之为用伪纪录片拍出的伪科幻片。

我到现在都记得,小时候我爸爸去外地,第一次给我带回来的书叫UFO未解之谜。那几乎是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也是我对科幻的兴趣起源。那本书里讲了世界各地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乡村发生的种种奇观,就好像片子里的鸟窝村一样。但是自从开始看真的科幻之后,我再也没有关注过寻找外星人的奇观话题,因为我知道真正的科幻需要探索更大的边界。

这部片子的内核显然并不在此。英文片名是journey to the west,唐老师是唐三藏,孙一通是孙猴子,永远背着所有行李的那日苏显然是沙僧,最后时刻加入的少女是白龙马,而艾丽娅老师,不好意思,虽然这种对应很有点冒犯,但是大大咧咧又动不动就赖在地上不想接着走的人设,这不是猪八戒还能是谁。于是这部彻头彻尾是个化用西游记的童话寓言故事了。

而所谓与科学相关的部分,它是民科,是超自然奇观,是稀奇古怪似是而非的奇葩论证,是一门心思走到底的疯癫。

但我还是被他打动了。真正感动我的,并不是很多科幻故事以极致的想象力所描绘出的星辰大海,而是那种对于星辰大海的向往本身。这就是宇宙编辑部的神奇之处。它根本不需要拍出星辰大海的样子,甚至到底是不是见到了外星人了也不需要给出答案。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的经书是白纸一片,又或者手一抖,经书掉进了大海,唐僧在龟背拍手大笑,西游记哪怕就在这里结局也妙极了。再说了,老唐寻找外星人的方式科学吗?哪有科幻片用这么没有逻辑的方式做科学研究的?这也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那种执念,那种上下求索,以及在那些喃喃自语絮絮叨叨中透出来的智慧。重要的,是那些飘落在山野和溶洞里的诗歌。电视机的雪花真的是宇宙的余晖吗?我根本不想去求证或是反驳,但是这句话猝不及防地让我掉泪了。因为太美了。能把民科的疯言疯语拍得这么动人,能对偏执狂抱有这样的温柔,需要多浪漫的心啊。(PS,看的过程里就想起了《自行车与旧电钢》,老唐的家里和张宜苏的家里简直一模一样啊,然后刚刚看到导演访谈真的提到了这部纪录片,会心一笑。)

老唐这个角色太妙了,他因为理想主义而热忱,因为无法融入而疏离,因为苦苦追寻不得而痛苦,但又永远走在这条路上。因为除此之外并没有别的路可以走啊。

我说它不是科幻,更是因为如果从老唐和三人分开开始,把后面遇到的各种奇观都看作是吃了毒蘑菇后的幻觉,也丝毫不影响故事,反而是更“科学”的解释。而吃蘑菇之前的奇观,都可以认为是孙一通身为另一个疯疯癫癫的人基于自己的幻想设计出来的人造奇观(一通大概是个升级版的在冰柜里藏外星人的大叔。。但并不能说一通是骗子,他是那个引领者啊)。

我看到不止一个评论暗示毒蘑菇的部分是为了过审,但我不这么认为(如果这个说法不幸来自于导演和主创,那我也选择坚持自己的理解)。在我来看,这是个必须有的设计,因为最后的麻雀升空太过于幻象了。从吃了蘑菇开始,出现了驴,一通从天而降说猴子把骨头拿来送给了自己,全程的疯言疯语达到了顶峰(那段的光和声音都完全不一样啊)。孙一通拿着这根越变越长的骨头就像杵着金箍棒一样,你管这叫科幻?这明明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致幻体验,一个主观世界的精神狂欢,一个自我疗愈的大型trip。

只有在这样的疯癫下,老唐内心深处的痛苦才能毫无保留地体现。在日常生活里,失去女儿的痛苦根本无法言说,找寻不到人类存在的意义的痛苦更是不足为外人道也,而对老唐来说,这两者又叠加起来构成了他最深的孤独与悲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看到了和rick&morty非常相近的内核)。只在溶洞里他掏出手机念出那句拷问那一刻,绷住的一切才终于开始显露(BTW这段表演简直封神了),所有的情绪一路狂奔宣泄到最后,在一通随着麻雀升空的时候以一种超自然的方式超脱了一切。这不像找到了外星人,更像一种神启(那一瞬间我甚至想起《破浪》的结局)。在致幻的trip当中,人会看到自己的潜意识、欲念、痛苦的根源,也会看到自己期望看到的一切,会获得一种接近于真理的体验。他是被自己启发了。这多像宗教信徒的体验啊。而在结局的最后,经历了这么多事的主角回到生活里,也依然不能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只会获得某种平静。他关掉了杂志社,并且终于能在提及女儿时放声大哭那么一次了。我太喜欢这个结局了。

给老唐设计一个因为找寻不到意义而自杀的女儿也是神来之笔。老唐的痛苦和追寻只是为了解答女儿留下的那个问题吗?不是的,这同时也是困扰他自己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影响了他的女儿,最终造成了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悲剧,这就是他叠加的痛苦。所以他最早寻找外星人可能是出于纯粹的好奇心,而后来,则是因为痛苦,因为这变成了他不得不做的唯一的事。当我想到这一层的时候,又被难过所击倒了。人类存在于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呢?面对这样无解的问题,有的人选择自杀,有的人选择无视这个问题,平淡地生活下去,有的人既做不到无视也做不到放弃,他选择偏执地追寻,做一个疯癫的西西弗斯。

所以尽管我说了半天他不是科幻,但这并不是为了引起任何关于什么是科幻的争论。是不是科幻也并没有那么重要。导演并不需要像很多科幻故事那样,真正去用很多科学设定,严谨地改变前置条件来获得对于人性的新的认识。我非常惊喜的是,导演在拍这样不科幻的故事的同时,又牢牢抓住了科幻的本质。他呈现出来的那种跌跌撞撞笨拙地奔向未知的的探索状态,那种对于人类存在的意义的持续发问,那种无法消解的存在主义痛苦,那种迷茫与诗意,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了。他跳出了科幻的框。

我一定要去二刷三刷,我要在黑暗的电影院,再听一次那个神级婚礼致辞(这段致辞没有让你们想起rick在鸟人婚礼上的致辞吗?简直听得我颅内高潮),再体会一遍那些飘落在山间的句子的诗意,再和老唐一起在结尾痛哭流涕,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在未知的生活里走下去。

 5 ) 《宇宙探索编辑部》辨析

文|梅雪风

1

这部电影是一曲古怪的理想主义者挽歌。

但这种理想主义并非惯常的那种能够宣之于口的理想主义,因为主人公所钟情的东西太没有用了,而且绝对荒诞不经。它甚至不像周星驰电影里的主人公,周星驰电影里的主人公再落魄奇怪,他们所追求的东西却是大家所能感知的,无非是出人头地,以及所谓的成功。周星驰花样翻新地表现主人公在现实中的困顿甚至是不堪,最终只是为主人公的成功或者功败垂成蓄力,让观众在最后一刻情绪释放或者心生怅惘。

在这部电影中,找到外星人,于现实无益,与成功无关,只与内心的自我满足或疗愈有关。当然,也正是这种纯精神化,这种无用,才显出这种理想主义的纯粹来。它是主人公被内心某种他也无法理解的强烈情感所驱动的一团烈火,是一种从古至今的从未消散的属于全人类的孤独感,一种永不停歇的好奇心,一种认识或者无意识地感受到现实的惨淡后一种决绝的逃避。

影片花费了大篇幅来描述主人公们与这个世俗世界的格格不入。他们都是失语者,无论是主人公老唐,还是他的助手那日苏,抑或是孙一通。

他们所感兴趣的世界无法用世俗的语言去表达,同时也可能根本无人与他们对话,于是他们也就丧失了表达自己的能力。

老唐说话时总是停顿,他的脑子领先他的口太远。那日苏则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口吃,相较于他内心的丰富,他的语言乏善可陈,而孙一通,则说话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只有在读诗时, 他看起来正常一些。

而这个世界的噪音,也在无情地侵蚀他们的说话空间。就像编辑部外面那始终不绝的别人的乐器的噪音,总是无情地压过老唐的话语。就像老唐在阐释自己的想法时,他的声音被火车进入隧道时的噪音完全淹没。

他们是这个世界的弃儿,在精神病院里,老唐也找不到他的听众,而孙一通的广播也无人想听,当他走向广播站时,旁边的老太太非常熟念地戴上耳塞,以免遭受他那云山雾罩的诗歌朗诵的荼毒。

影片在表现这种在现实的尴尬与错位时,用了最大的心力,也显示了影片主创的敏锐的观察力和概括力,他们能发现这种生活中处处可见的裂缝,并有着将其隐喻化的能力,最终又能不陶醉于这种能力,仍然有着将其日常化的平常心和自制力。影片处处都闪现着这样的灵光,却在表现上举重若轻。

比如老唐被卡在他的赝品宇航服里,它说的是他快被他的赝品理想窒息了。他被吊着从窗口移出来:他和他的理想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笑话。他在精神病院和成都的街头与孙悟空偶遇,他们的神情一致的疲惫和迷茫:孙悟空是他在这个世界尴尬境遇的镜像。

而整个故事本身的环境也充满着隐喻性。从物质高度发达的北京成都,到杂乱而蓬勃的乡镇,到凋蔽而怪异的农村,到被废弃的旧厂矿,再到无人问津的洞穴,这既是主人公们现实的路线,也是他们心理的风景,当他们从整个物欲世界退出之时,他们才来到他们内心的本源。

而表现这个世界物欲的最大的两个表征,是两个品牌,一个是要找编辑部做广告的阿波罗热水器,一个是矗立在户外的巨大广告牌外星人燃气灶。这些代表着我们对这个未知世界的尊敬和好奇心的神衹和符号,都成了物质世界的广告明星。它们是对这个全面物质化的一种讽刺。

当然,这种讽剌并不是义正辞严的,就像影片在表现这些人物的尴尬境遇一样。它们多少带着一种戏谑,一种漫不经心,一种并不拿自己当回事的洒脱。

这部影片并没有那种挟理想而自重的傲慢与沉重,反而有着一种捉狭似的耍机灵。影片在处理所有的情绪时,都有着一种分裂的暧昧:一边是可笑,一边是可悲,一边是兴高采烈,一边是淡淡的心酸,一边带着讽剌,一边是带着尊敬。

2

这种分裂感和矛盾性, 体现在影片的方方面面。

影片的整体风格,既像是煞有介事的电视纪录片,又像一个完全扯淡的怪谈志异。

影片里的人既像疯子,也像先知,既像白痴,又像天才,既像儿童,又像老人。就像影片里那个开着儿童乐园的小车神出鬼没的陨石猎人,他时而像个侠客,时而像个笨蛋。

影片就是要用这样一种杂糅,来扰乱我们的心神,让我们没那么安生地坐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它就是要用那些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特质,那些明晃晃的缝隙,来让我们惯常的审美标准失效,而去接受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在剧情的设置上,也同样如此。这种矛盾,于现实世界,是主人公那捅破天的理想和他在现实中无法动弹的境况的对比。在精神世界,则是科学与诗的相遇。这也是影片中最令人意外的转折,诗的介入,让影片突然从一种土味视频的质感转向,有了一种更玄虚飘渺的哲学味道。

所谓科学,是理性思考的最高形式,所谓诗,是感性思考的最巅峰表达。物质世界,其实就是科学发展的最直接成果,而内在世界,则是诗所能发挥的地方。科学外向寻找,诗向内挖掘。

但在这部影片中,这两者突兀却又强烈地汇合了。

这两者的代言人如此不同。科学的代言人老唐连吃饭也想的是营养配比,好吃与否不再他的考量范围之内。诗的代言人孙一通则根本不在乎所谓的科学,反而是对老唐做饭的手艺无数次贬斥。但他们又如此相似,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他们都有满腔的激情与柔情无法向人诉说,他们不约而同地分别逃向的科学与诗歌,而这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无用的天书。

最终诗歌指引科学找到了答案,这答案是宇宙其实与我们人类同构,你所追求的就在你的身上,远方即是肉身,星空从来在你的身体内闪耀。

这无疑是个相当安慰人的假想,就如斯宾诺莎的上帝论:上帝从来不是任何具象的外在生命,它就是宇宙本身,而我们每一个个体就是上帝的一部分,上帝与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有着同样的心跳,我们就在上帝的怀抱之中,我们就是怀抱本身。

这种纯然哲学性的思辨,与影片前部琐细戏谑的现实主义强烈对撞,既让我们有一种被闪了腰的空幻感,同时又有着一种突然置身宇宙中心的壮阔。它让我们有了一种安全感,我们并不是这个无垠黑暗而冰冷宇宙中的异已分子, 我们与星空同质,整个银河都是我们的手足。

诗歌则是粘合那些现实缝隙的某种气体,它悄然而冰凉地填充了这个难解而又支离的世界碎片之间,深入到我们灵魂受伤的每一个隐秘的空洞之中。

当孙一通那西南官话所朗诵的诗歌诡异地笼罩在那片乡村之音,当麻雀真实地落满整个石狮子时,现实与灵魂真正合为一体。那些难解的和难以下咽的神秘,终于以诗的名义被真正命名。

诗,从某种程度就是一种乐观主义,它相信万物自有其规律,它们以我们不知道的绵线勾联着。它是我们与这个冷硬世界的和解,它将无意义驱出了我们灵魂的深处。

影片就这样用一种陡峭的方式整合了我们和这个看似越来越无情无趣的世界的关系,当镜头从地球缓缓拉出,整个宇宙渐渐呈现出和我们的DNA同样的构型时,一种洞穿整个宇宙真相的通透感,让人心悸。

3

正如前面所讲,影片充满了矛盾感,这种矛盾感是影片最为迷人的地方,但也是影片对于这种矛盾感的过份强调,让影片有着某种程度的造作。

影片主创显然讨厌某种文艺片的无病呻吟故作恣态,所以他们选择了看起来最没有形式感看起来也最土的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但同时它的内在又是极其精英化的,于是为了在实质上免俗,它放弃了剧情片中很多常规性的东西。

比如对于人物前史的惜字如金,影片中最为动人的父女情,被限定在极为有限的几场戏之中。对人物之间的关系, 也缺乏真正的开掘,更多地把它当成叙事之中的某种人物状态质感的调料。

比如影片中那些有趣的有意味的镜头,影片都保持着固有的冷静,绝不在此矫情地停留,甚至是生怕观众看出任何滥情的影子,所以绝不强调和详述。

比如它其实没有任何外在的戏剧冲突,所谓的杂志社濒临破产,并不能形成影片中的现实压力,也并非影片主人公大费周章去寻找外星人的原因,当然最后找到外星人也并不能解决这种现实困境,最终杂志社也关张停业。它其实只有关主人公老唐的内心,这种纯精神化的自我完成,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太过虚无飘渺,他们找不到与现实联结的更坚实的情感落点,于是也就难言满足。

影片用极简的方式来反抗庸俗,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影片剧情上从某种程度的过于简省,从剧情张力来讲,它在很多时候其实是静止的。

从这个意义来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纯粹的人物状态电影,同时其实也是部表达欲过剩的电影。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影片在现实与男主人公的拉扯中,表达对这个世界理想和浪漫不再的隐诲愤怒,而后半部,则在诗歌与科幻的玄妙纠缠与对立中,表达这个世界本质高度同一的神秘与浪漫。

影片中无所不在的表达,与人物内在和剧情的单薄,造成的结果,就是一种极度失衡的关系。

而这,让影片的人物看起来更像是个符号,只不过,这是些很有趣的符号。他们的身上承担了过多的意义,于是就少了一种更悠游和丰润的质感。人物的重要性永远是大于意义的,也只有当如此时,影片所追求的那种自由而又玄妙的感觉才会真正出现。

说到这里,就想讲一讲同期的另一部电影《了不起的夜晚》,它也同样非常讲求意义,但它与《编辑部》不同,它内里其实只有剧情的复杂堆砌,却又要在片中惯性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怀,它希望这个情怀及意义为它加分。这其实也是商业片的常规套路,它不得不生硬地去勾联某种普遍的底层情绪,试图通过情感共震让大家呼略它在故事和人物层面的勉强和笨拙。

而前者,则是一种作者导演求胜心切所导致的常规僵硬,它似乎不能忍受电影在任何一刻落入常轨,于是情愿省略不足,也绝不与平常挂勾。

从这个意义来说, 青年创作者还是有一点平常心比较好,奇峰突起,必然是要有平淡做底子的,而更动人的情感波动,也需要更细腻且更复杂的人物内心作为引子。

从这两部片子对比也能看出, 有独特的世界观和美学观,影片自然会在每一帧地透露出它独特的气息,而如果没有,强行上价值,反而会让影片显出它的急功近利和廉价来。

 6 ) 一封写给秦彩蓉的情书(捂脸)

#重庆路演# 北碚 现场被Q了发言,被编剧小哥感谢增添了女性视角,下来其实感觉也忘了自己都讲了些什么😂,豆瓣梳理一波吧。 我现场也讲,我全程共情秦大姐(这位演员老师真是神了!什么叫浑然天成!)。她是主角团唯一的现实主义者。其他人基本都带着非常纯粹的、文艺的、神经质的“仙气”,唐老师就不说了,那日苏那种哪里有酒哪里醉的姿态不要太魏晋名士哦,还有晓晓,跟着一群陌生网友就敢上山下乡出走45天,这什么朋克精神?! 西行队伍主体就是一群天真赤诚、自由烂漫的大仙,不计钱财时间,不为个人得失,连目标都非常虚幻,走到哪里是哪里,哪里都可以;只有秦大姐,格格不入,全程像个吐槽役,准确参与并痛击每一个笑点。 晓晓看到背包被意外烧了,啥都没说走近去添了一把柴,把着火的帐篷变成了篝火,要多洒脱有多浪漫;而秦大姐从被拉上泥坡大哭起就“绝望”到恍惚了,其他人为了调查东奔西跑,秦大姐刷鞋洗裤子都别来烦老娘。 艾丽娅老师演得太好了!我觉得她就像我认识的大姨,或者未来我也会成为的那种大姨😂一个庸庸碌碌的普通人,操心着暖气计较着车费,对着冰柜里的硅胶外星尸体只想翻白眼,但一想到520又会心绞痛发作。 秦大姐一个现实主义者突然误入了科幻的片场,在这个理想主义世界里狼狈到好笑。当然,本片还有一大部分笑点是来自唐老师的,但唐老师是你笑着笑着就会对他的执着感到肃然起敬,当他认真盯着你的眼睛轻声诉说:电视机雪花是宇宙爆炸的余晖,你还会笑他吗?你根本不会,只觉得自己肤浅。 我开始俗气地臆测过,秦大姐这么有能力一姐们,能拉赞助能果断拍板救人,还是杂志社实际主理人,这么多年跟着唐老师混这得是那前妻吧?后来发现不是,姐和唐老师纯友谊,姐甚至还有自己一眼镜店,姐根本不靠杂志社活。那这就更奇怪了!她基本不信唐老师那些“科学奇观”,甚至开始入行都是想着卖天文望远镜赚大钱,但是这么多年了,每一次还是会被他的“苦肉计”拿下,跟着他东奔西跑搞调查。也许有恋人未满的成分,但我觉得这不足以维系或解释姐的行为。 我是这样认为的:两肋插刀的义气与对理想主义世界的向往。 秦彩蓉是一个超级有情有义的人。是个人都能看出姐来杂志社是来“扶贫”的,不是捐钱捐物的扶,而是撑着这一大家子别被唐老师都霍霍光了。日子还是要过的嘛。 当对着镜头聊到唐老师抑郁自杀的女儿,她那个难过痛苦的表情,痛苦到讲不出话来,一下就打动到我,在心里感叹,这得是多么敏锐的情感,让她可以共情到这个地步。 她对唐老师可以说是两肋插刀的义气,一次次被忽悠上路,骂完下一次还是会去,怀疑但鼎力相撑。对杂志社也是一样,最后结束时,只有她留恋地回看那间旧办公室,情深不必言表。 而秦姐身上最令我着迷的另一点就是,她虽然现实主义,穿衣吃饭挣钱重要,但她又常常透露出对理想主义世界那微茫幻梦的向往。她看得穿唐老师说要卖宇航服的矫情,但当他摆出杂志社门牌真挚地讲几十年的理想与传承(类比帆子给团队讲科幻电影造梦说),她就又立马沦陷了,她是真的信,不一定是信外星文明,而是信为了一个飘渺目标抛头颅洒热血的理想主义精神,信奇迹会出现这一次也许就是真的。 唐老师的信是带着宗教信仰式的笃信,所以不必犹疑;那日苏是潇洒享乐如希腊酒神般,不必言信,体验便是了;晓晓有她的来处,她不问为什么因为她一直就只是在向内探寻着;孙一通是玄学本身,他无法解释😂 所以李姐的信最珍贵,她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信的,现实主义的本色让她始终扎扎实实地活在土地里,不像其他人脚不沾地,但这样的她竟然偶尔会信,或者想去信,所以她一直待在这个濒临倒闭的杂志社,为了让它活费心费力拉赞助,所以她一次又一次上了火车,去听那些离奇的故事,为了现实地活她挣钱做买卖日复一日,为了理想地活她孑然一身拉上箱子就能出发,追一个与现实无关的幻梦,这不real什么才叫real哦!

一个现实主义的理想家,秦彩蓉请接收我的表白😘。 (全文都是主观臆断,仅代表我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以及编剧小哥讲孔导爱看豆瓣评论,如果真的有被看到,麻烦导演代我向艾丽娅老师致以深深的喜爱与敬意!还有感谢主创!这个片真的好喜欢,谢谢每一个人!)

 短评

最后唐志军写了首诗送给死去的女儿,但他念不出口,他只能流泪,因为眼泪就是这首诗本身。

8分钟前
  • 干不了活
  • 推荐

有一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民科。他们大多数是骗子,少部分是傻子,只有极少数是真正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偏执狂,他们身上的那种想要冲破肉身束缚的狂热和坚决的行动力,让我觉得如果他们有更好的教育,也许会是下一个开普勒。但这部电影让人知道,知识有时候并没有那么重要,红巨星塌缩,编辑部解散,麻雀翔集岩石,驴子行于山涧,万物有联且有意义,都是因为人类那一点点的爱与偏执。这道理很多先贤都说过了,这个电影用恰当且幽默的方法再讲了一遍,是对中国科幻有功。

11分钟前
  • 江声走
  • 推荐

321的时候我闭眼了

16分钟前
  • 葵葵圈
  • 力荐

这是一部内核非常非常浪漫的电影。它讲的就是一个迷信科学的人最终学会了写诗。它从宇宙探索最后又回到了编辑部,最终肯定了只有艺术才能抵达科学未知的境地。作为一个学理的文科生,我尤其被这一点打动。当然,它还是一部非常当下的电影,本质上和《瞬息全宇宙》在讲同一件事:是把自己抛向无尽的虚空,还是回过头来,看看人间。这就是当下最致命的问题,也是全人类的困境,是科学或曰理性发展到极致后所必然导致的虚无主义,该如何面对的问题。这部电影最终给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特别具体。而这恰恰是关键之处——答案本身是什么不重要,具体才重要。我推荐给所有正在为抽象的虚无感所困扰的人,这是一部可以结结实实给到你安慰的电影。

17分钟前
  • 子戈
  • 推荐

强烈要求孙一通诗集出版

22分钟前
  • 梦伴
  • 推荐

旁观视角,伪纪录风格,荒诞但有逻辑,特别有趣。荒诞的表象下,那个不容易被大众理解的执拗理性可爱的人给我带来很多对人类对宇宙对人性的思索。看到终章,我更加明白了这么一件事,就是请遵循着你所热爱的事物的指引,因为那就是答案。

2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力荐

依旧是男性视角讲述的故事,其一,男主角作为离异,女儿得抑郁症自杀身亡的懦弱无能的中年男子却并没有遭到社会的谴责和歧视;其二,男主角想要去成都探索外星人,社里一众成员虽说嘴上不同意,却还是会作为他忠诚的信徒,一路陪伴他,为他提供经济支撑,试问一个女性能得到像他这般的支持吗?其三,作为吸引众人泪点的女儿的去世,完成了观众对于软弱自私,仿佛还带着点理想主义者的悲歌形象的男主的理解与感动。其四,男主角最后站在山洞口,声称自己理解了宇宙的奥秘不过是“爱”,这种说法解构了之前的对于存在意义的探讨,其实不过是将与生存意义一样虚无缥缈的爱作为它的掩盖,为其蒙上了一层美好的色彩,于是观众在一片泪声中觉得自己得到了世间的爱。

28分钟前
  • 怀瑾瑜兮
  • 还行

#2021平遥#不仅是本届平遥最佳更是本年度国语最佳,爆灯喜欢的那种!只要你小时候看过UFO未解之谜,成长过程中追过十多年科幻世界,给回到未来和rick&morty打出过五星,叩问过为什么人存在于这个世界这样的傻问题,你一定会被戳得死死的。这是部科幻片吗?不,这是一部献给理想主义的浪漫赞歌,更有着最深沉的爱。当然了,还有诗意和迷茫。我在无法言说的巨大共鸣里哭得稀里哗啦。

33分钟前
  • 艾栗子
  • 力荐

天真、浪漫、深情。瑞思拜!

38分钟前
  • 顿河
  • 力荐

#PYIFF2021# 非常惊喜,中国科幻终于找到了另一条门路,不依靠狂轰乱炸的特效堆砌,而是回归到最为本质的人类共通情感。一个落魄的中年“民科”,执拗地追寻一个未解的答案,只是为了去疗愈心中的伤疤。诗歌的文学浪漫,数据的逻辑思维,正像是DNA相互交织的两个链条,组成了这部影片的核心,也组成了普世价值的能量。结尾镜头不断抽远,人类的情感是如此宏大,又是如此渺小,让人久久回味。伪纪录片的形式,公路喜剧的类型范式,五个段落紧凑衔接,包裹了一首稍显悲伤的组曲。看到最后我想起的竟然是《降临》的内核,所有未知通往的答案,是爱。恭喜各位主创,这就是所有公司都在苦苦寻找的发光项目。演员表演都很棒,祝爆。

4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其实形式上不需要强调伪纪录拍摄人的在场,纪实临场感的手持和采访镜头已经足够了。所以形式可以更统一(要么降低伪纪录属性,要么强化并减少配乐去掉升格),收尾段落的情感和主题拔高可以再往回收更顺一点。整体上在伪纪录形式与喜剧和科幻类型的混搭尝试上显得成熟且自信,把科幻作品的宏大概念与主题,与人类个体的私密情感经验连接到一起(类似于《星际穿越》+《登月第一人》),而影片本身看起来又如此之“小”,更显蕴藏的能量之“大”,放在国内来看是最难做也是最难得的那类电影。

4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所以他姓唐,唐吉诃德的唐,唐三藏的唐。带着能伸缩的金箍棒,打退堂鼓的八戒与吃胡萝卜的白龙马,Journey to the west.

48分钟前
  • 隔壁家的桃太太
  • 力荐

那个热评,“我和花520买骨头的唐志军有什么区别?”太高级了

49分钟前
  • 在风前
  • 还行

剧本写了四年,打磨得非常之好,到最后节奏也很稳,一点没泄气。这点就很不容易,不是模仿个形式就能成功,不信你们可以自己拍个试试。郭帆龚格尔在为中国重工业科幻开疆拓土的同时,还助力青年导演孔大山推出这部极低成本、几乎无特效痕迹、伪纪录片风格的轻科幻喜剧,以小博大,似乎又找回当年初看《中邪》的那种惊喜感。中国终于也有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这样完全以故事创意、而非靠烧钱奇观取胜的科幻片了,硬科幻软科幻、高概念低成本两开花才应该是科幻题材的未来。全程好笑的同时,最终又落到宇宙的尽头是爱,深邃、浪漫而感动,导演意图是非常清晰的。手里那根520块钱买的假外星人腿骨,越走它变得越长,一个简单的道具,就拍出一种奇妙的科幻感,喜欢类似这样的小巧思。唯一建议就是跳切剪辑用得有点多,又是手持镜头,买票尽量选后排。

5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法制快讯:各部门注意,近期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文艺与商业结合的新型犯罪模式!

53分钟前
  • reader
  • 推荐

孙一通让我出戏总觉得是拉宏桑在演…………

54分钟前
  • uily
  • 推荐

“这不是普通的电视雪花点,这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今年平遥唯一5星,浪漫主义荒诞神(经病之)作,理想主义惊奇之歌,华语软科幻类型巅峰,国产伪纪录片高光时刻,预定年度华语最佳。恰如其分的荒诞,一本正经的幽默,笑中带泪,哀而不伤。剪辑、素材太棒,细节信息量爆炸,处处有嘲讽,处处是神来之笔!“爱无法发电,但是牛粪可以发电” 三二一闭眼睁眼,当狮子身上真的落满麻雀,仿佛看到宇宙的轮廓。

5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被一些影评人的高度评价给诈骗到了;看来不同人对浪漫的定义非常不同,对于有些人来说“宇宙”“存在”等词以及语焉不详的现代诗歌排列组合在一起即可触发内心浪漫情结,就跟大学生会用夏天、自由、苏打、快乐with黄油相机滤镜加字加字照片来营造自觉出众的氛围感朋友圈一样。女儿的线也太刻奇,套了一个寻找外星人的噱头、还有伪纪录片的形式,镜头的设计还有手持的感觉在大荧幕上显得非常粗糙,之前很喜欢导演那个《法制未来时》的短片,结果电影有种加长版视频的感觉,还是感觉撑不起来啊……

59分钟前
  • 小小气泡熊
  • 还行

#5thPYIFF#虽然有取巧的成分,但是这种对于抑郁症的表达远比那些矫情的情绪电影来得有趣深刻。道理挺简单,过程很有趣。爸爸寻找外星人的过程更是寻找女儿自杀的答案,我们探索宇宙不正是为了拓展我们的认知领域。既然在广袤的宇宙层面,人类渺小无意义,不如把目光投向彼此。

1小时前
  • 林夕已被占用
  • 推荐

我妈笃信地瓜餐,我爸是佛教徒,我妈吃了三年的地瓜配盐水,我爸觉得我考上学和家人没得covid是菩萨保佑,我从小学开始的家庭科普运动到今天早已宣告失败,最后也能微笑着跟着点头“反正结果是好的”。我剩多少不情愿的宽容,那也只够给荧幕上我家人的影子了,也最后就偏偏这股子不思进取的中果特色最惹人生气。你在科技日新月异面前瞠目结舌,努力把一切串联在一起,却怎么也理解不了简单且基础的逻辑,摆脱盲信就能摆脱的痛苦,你说那可是我还是只想盲信。步步为营地探索诘问,最后还是把存在主义的糊糊翻来覆去炒了第三百遍,宣告观众爱又第三百次拯救了苍生,不管你是疯子、酒鬼、弃女都能获救,你不是艺术的害群之马谁是?

1小时前
  • 拉琴的尸体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