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少年

记录片美国2018

主演:基尔·约翰逊,刘冰,扎克·穆利根

导演:刘冰

 剧照

滑板少年 剧照 NO.1滑板少年 剧照 NO.2滑板少年 剧照 NO.3滑板少年 剧照 NO.4滑板少年 剧照 NO.5滑板少年 剧照 NO.6滑板少年 剧照 NO.13滑板少年 剧照 NO.14滑板少年 剧照 NO.15滑板少年 剧照 NO.16滑板少年 剧照 NO.17滑板少年 剧照 NO.18滑板少年 剧照 NO.19滑板少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4 01:50

详细剧情

  导演刘冰将镜头对准了从小与自己一起玩滑板的好友们。年纪最大的Zack初为人父,新生儿的降临似乎让Zack一夜之间长大,但随之而来的生存压力与家庭矛盾也让他接近崩溃。Keira刚刚成年,初入社会的他充满迷茫,纪录片的拍摄给了他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与家庭,以及周遭一切的契机。刘冰也交出镜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是什么让他选择了滑板?又是什么促使他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长篇影评

 1 ) 今天你玩滑板了吗?

没想到看完 Minding the Gap 《滑板少年》,我竟然有一肚子话想说,爱这部片子,真心爱。看完之后产生了2019年学滑板的冲动,热血归热血,生活还是生活,就如同纪录片当中,少年们上医院做体检,给孩子换尿布,帮妈妈缴纳账单,忍受哥哥偷自己的辛苦工资…

You have to deal with the shit life or you will get a leaky bag of shit life, though it is in fact.

开场的滑板扫街长镜头必须要说一下,心旷神怡,滑板也太酷了吧,当然前提是你已经掌握这门技艺,不过你也可以直接欣赏那些专业滑板手的精彩表演,就比方说,观看这部 Minding the Gap 《滑板少年》的纪录片。

这个镜头开始的时候,我一边惊叹一边好奇,这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是汽车跟拍吗?可是那些极速转弯和低头穿越停车横杆的视角是怎么拍出来的?不可能是汽车啊,难道是一架 AI 无人机?应该是个人,而且这个人得在滑板上。果不其然,后面摄影师亮相,滑板少年本人兼 Minding the Gap 导演,太酷了。夕阳,微风,街边,大长坡,几个滑板少年,就这么一直往前冲啊冲,滑啊滑,真是美好啊。

3个滑板少年中,最爱 Keire,因为他最爱笑,最真诚。生气跳脚折滑板,今天不上班高兴得在车里欢呼。描述起父亲,和父亲关系紧张,但是父亲去世之后,又无比追念,最后 Keire 去看望父亲墓地,只坐在那里淌眼泪,什么也没说,坐了会儿起身说我们走吧,就像什么都没发生,爱又克制。

Zack 则是令人心碎的那位,嘻嘻哈哈,最酷炫,最不羁,最早结婚生子,然而也是最容易出现抑郁症,他自己也在采访里说,抑郁的时候只想让事情越来越糟,直到死去。但不得不说,拎着孩子去玩滑板实在是太帅了,包括影片最后,那记漂亮的墙上滑板,然后转身陌生大爷投来一个冷漠眼神,瞬间没绷住,笑场了。

而刘冰,手持摄影师兼导演本人,则最细腻,要不然也不会有这部 Minding the Gap,具体承受了多少,作为观众也只能管中窥豹,毕竟就像 Zack 说的那样,这得看你怎么定义暴力,只是有的人遭遇的比别人多一点而已。

刘冰和妈妈面对面采访那段,妈妈说:“如果拍这部电影,做这个采访,可以让你感觉好点,那么可以。” 终于还是没忍住流下泪来。还有,刘冰到底什么时候决定要把这些经历拍成纪录片的?感觉盘了好大的局,片子素材前后贯穿算下来差不多也有10年了吧,太厉害了。

无论是电影,生活,还是某个人,某件事,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酷,酷这个东西,它决定了要不要继续深入了解,要不要继续接触。另外一方面,内核,第一道门打开了,门内的花,绿植,沙发,电视,书桌还有贴纸是否有价值?这个价值依托于真实和有意义,它包含价值观。

除了漂亮的羽毛,我们还可以一起坐下来聊聊,而且这个最重要,超过第一条。而 Minding the Gap 符合了以上两种标准,酷,以及内核黏度,牢牢的抓取你,直至结束,然后你发现,你比开始还要爱它。

走路带风的酷炫固然美丽,然而在真实的生活面前,它就如同泡沫,轻点即破,被绑架摧毁,被消耗殆尽,纪录片就这样一直追踪一直拍,同时它又像个 therapy 那样,帮你寻求治愈,自我探索。

影片临近结束最后,大家各自开展了新的生活, Keire 前往丹佛,Zack 支付儿子赡养费,和新女友一起生活,刘冰妈妈又再婚。大家抑郁,逃离,挣扎,放弃,坚持,仍旧没有答案,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依然玩着滑板,在工作之余,在大街小巷,他们依旧是迎风向前的滑板少年。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

Wechat ID: Lamotta_yajie

 2 ) 滑板是解脱

我真的很喜欢纪录片。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时刻提醒我现实的生活没有我想象中的天真,就像我前几天修改了2023年的计划,有一些真的想得太天真,不切实际。纪录片《滑板少年》我以为就像是和滑板有关的酷酷的东西。但是不是。滑板就是一种解药。今晚看完回家,感到从未有过的释放。这次从学校的quarantine中出来,真的好享受每一个现在。我总是会在烟火人间中吸取活下去的力量,而人间就是我成长和磨练的地方。我今年是真的一下子听懂了艾薇儿首专Let Go,那时候真的很难过,这也是为什么这张专辑放在20年后的今天还是很能打,因为这张专辑就是我们青春的真实写照。我是很喜欢二专UMS酷到骨子里,里面都是我黑暗焦躁的内心真实写照,但是它真的很personal,但是LG很实在,we screwed up. We fucked up. We grew up. 我这段时间慢慢找到了以后想追逐的生活,尽管到达那里还有一个没有想好的漫长建立资产项的历练。片子里面的每一个都是普通平凡的人。这让我想起今年看的有很多片子都是高于生活的“成功学”,遇到的一些人也是有很厉害的人。这些人让我焦虑,让我有欺骗自我的期望。现在想想,他们想把我扔进他们的成功模子里面。但是我生性爱自由。Born brilliant, born bad, maybe just a little bit mad. 只有我才真正了解我自己。路还是得我自己走。12/12/2022

 3 ) 治愈

我原以为这是一部炫技耍酷的街头运动片子,实际看过之后才知道滑板背后是一个疗愈的故事。

滑板在电影里是个伪主角,它像一根绳索,把几个肤色各异的年轻人捆在了一起。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但他们却有着类似的破碎家庭。童年的创伤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像刻在脸上的刺青。

他们在挣扎,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治疗自己心中的空洞。有人成功了,有人却越治越痛,最后踏上自己最厌恶的那条道路,在另一个时间线复刻自己悲惨的童年。而像刘冰导演那般,化伤痛为力量的人并不在少数。我想这也是他把这些成长故事拍出来的主要原因,人不能活在过去,当然逃避也不是方法,把这些成长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也算是刘冰走出童年的一份满意答卷了。

 4 ) 滑板 家庭 人生

(应该没有人看吧,第一次写影评,写得太烂了,请见谅,不要吐槽🙏)有严重剧透!

《minding the gap》刚看开头部分,几个少年滑板刷街,满怀笑容,我也被感染着,滑板的世界太美好了,可只是短暂而已。

稍后我就意识到,这不只是单纯的滑板纪录片,家庭、社会…..三位主人公相似的童年经历。时间改变了一切,我觉得整部影片基调都是暗的,导致我都没有勇气全屏观看,我害怕他们的现实对我有更大的冲击。还好,结尾处他们后来的生活还算圆满。

Zark,一位帅气的白人小伙,对朋友还不赖,因为家庭暴力并且想尽早离开家,早早自己生活,纪录片没有太多他父母的画面,他是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我认为他有一个好妻子Nina,抚养孩子后,经济压力让他们矛盾不断,Zark显然还有心理问题,在众多压力之下,他发泄到Nina身上,这其实是我最害怕看到的(纪录片并没有拍摄),我很心痛。好像大多经历家庭暴力的妻子,原来都不愿意提起这件事,她们选择一次次地忍受,仍然自我催眠般的认为他还是“好丈夫”,“他只是有时候这样,大部分时候对我很好” “我始终不相信他是那样的人”。我不能理解她们的这种感受,不是当事人,我无法感同深受。

后来Zark离开了他的家庭,和另一个女人生活在一起,但也会寄抚养费,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Keire,黑人,我觉得他是善良朴实的,承受了很多社会压力。开头有一段画面,小Keire在滑板公园被欺负了,在滑板文化中,他选择踩烂滑板去发泄,但他太小了,最终也没能踩烂,这个过程他是无力的,但当时只要他踩烂了,就能舒服了。

小时候的他也被父亲殴打,他说只有滑板能让他解放,在他眼中我真的感受到了滑板的力量。Keire是黑人,所以除了家庭暴力,还有社会歧视,刚步入青年的Keire在开车过程中,被警察查证件,还被枪孔对准。他在说这些的时候,真的是害怕的。还有他在与白人朋友聊这些话题时,局促不安围绕着他,他就像他父亲说的那样,“你有白人朋友,关系很好,但你永远不要忘记,你是黑人”。他爱他的父亲,尽管Keire遭到不少伤害,但当他父亲去世时,他是极其痛苦的。让我印象很深的是,他父亲说,如果有选择,我还会选择做一个黑人,因为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要去做的。听完这个,我觉得他父亲是很有魄力的,是强韧的黑人。

我喜欢Keire的后来,他离开了生长的城市,去了新地方,找到一份工作,拿到了滑板品牌的赞助。

Liu Bing,华人,影片导演,故事记录者。童年遭到继父暴力,刘冰的妈妈也是。关于刘冰的故事,是通过自述,弟弟的描述,与妈妈的交流呈现出来的,篇幅较短。其实我很好奇,刘冰不会说中文吗,他的妈妈呢?为什么选择去美国?

导演的想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影片的观念。我认为刘冰是想对家庭暴力说不的人,他想让Nina、妈妈,让更多的人逃离出来。(我不知道…我觉得他是希望这样的)

黑暗的经历,残酷的现实,只有滑板能让人短暂的逃离。幸好有滑板,让当时的他们过得还不算太糟。

 5 ) 不再少年,唯有生活

这才是生活啊,一地鸡毛。哪有那么多快乐的时光,当你看到开头时,以为是一群快乐的少年,滑着滑板,像在风中自由的飞翔。可当你真正看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生活并不像滑板那样好掌控,尽管我知道,滑板于我来说很难,但生活更难。

”I feel like life might be moving too fast. We have to fully grow up and it's gonna fucking suck".

"I don't feel like I've done anything I've ever wanted to do with my life."

我看这部片是因为我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滑板少年滑板梦想的快乐片子,我喜欢它是因为它没有这么做,它讲述了像你我一样,那些深陷生活,在生活的漩涡中挣扎的真实故事。但至少,这些少年,有被滑板带来过快乐,而我的生活呢,甚至找不到真正的热爱,连这一出口都没有。

当片尾处闪现这些少年稚嫩的脸庞和现今沧桑的面孔时,泪目了,为他们,也为自己。

 6 ) 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继续热爱它

看完这部电影情难自已的落了眼泪,因为它太真实了。小镇青年的童年时光真的就像片子里那么开心快活,而长大后,和发小各奔东西、变得陌生也是不可避免。刘冰的纪录片就是让这一切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命运之下一切分析和解释都会变得无力。

当然,刘冰也试着去解释命运,家庭暴力是成长轨迹中无法绕开的话题。keire对他父亲又爱又恨,因为父亲的家暴伴随了他整个童年,只有在滑板时他的灵魂才是轻松的。但keire在父亲坟前的眼泪又是那么真实,哪有绝对的对与错呀,一切行为都只是生活的真相罢了。而好朋友Zack成为了新的“施暴者”,他是摄像机里那个善良快乐的滑板少年啊,怎么可能打女人呢?然后这就是生活的真相啊,他尝试去解释自己的行为,但最后只能说一句“fuck”。解释不了,人就是这么多面,生活就是这么操蛋,有的人不知不觉就坠入了深渊。

但是,就如灿烂人生一样,失去父亲的keire和离开妻儿的Zack,还是微笑着开始继续前进,带着滑板继续滑向了人生的下一站。希望我们都能像这几个滑板少年一样,在布满障碍和挑战的道路上,踩着滑板自由快活的穿梭前进!

 短评

看得我都爱上keire了,想给他一个拥抱。看到他的笑容就会知道,他会越过越好的。

6分钟前
  • imma_be_a_star
  • 力荐

很私人同时又无比贴近内心、情绪脆弱敏感的影像。伊利诺伊州小镇的几个滑板少年,都因为家庭的缺失、生活的四处碰壁,而走在一起用滑板找到新的窗口。但到了后来,滑板并不是重点,在好几年的跟拍中几个人从叛逆、迷惘到释怀、成熟,可以说是生活的磨砺,也有人失去棱角带来的感伤。无缝拼接的剪辑有些像少年时代,要不是有个小婴儿一点点长大,还真不知道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导演本身的滑板视角让运动镜头非常有魅力。付出了真心的电影总是会闪着技巧和器材都无法掩盖的光芒啊。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横冲直撞 被误解被骗 成人的世界 总有残缺

12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BIFF 私人影像记录 以滑板作为支点展开几个滑板少年的成长历程 真实的不像话 导演这么年轻就如此全能 看好他!! (他依然在ins上发滑板的视频ㅠㅠ

16分钟前
  • 세븐
  • 力荐

要像个大男孩,风吹又日晒,生活自由自在

21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推荐

真实地看哭。《燃烧》的现实,只不过,是充满希望又温暖的结局。

25分钟前
  • Xaviera
  • 力荐

刘冰最主要的身份还是摄影,区别于国内在组里压抑坏了的执行与掌机,攒够了愤怒(或许还有经验)便伺机转导演,他选择了纪录片,大概是一个清醒且诚实的选择,希望提名所带来的关注,不会毁了他

26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今天看到一个友邻的日记,想回复点什么,但是打完的字又删掉了。后来又看到另外一个友邻分享了一张图片,这上面写着:我们希望用言语拉近彼此的距离,却又怕亵渎。正是这种感受,很多时候在想说出口的时候无法说出口,怕种种安慰也造成种种错位,但是幸好有电影作为一个共同的缺口,很多感情得以不必明说。我相信在友邻日记的结尾被提到的这部纪录片里,彼此都能找到一个相同的位置,也许观看就是最好的安慰了。也许又不需要安慰,因为安慰算什么呢?大家都没有答案,明日或许依旧如此,只能尽量生活下去,怀抱着绝望以取暖,冬天也肯定会过去的。

29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让你看看被生活欺负过的美国少年人的脸。导演很厉害,不留痕迹的一步步深入。

3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啊人生。。。高潮那个估计是去年电影里最喜欢的一段剪辑了

33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我们从缺爱的环境中逃离,我们在偏见的目光里成长,我们一路贴着地面飞行,我们追寻自由也扛起责任。

34分钟前
  • Captain_C
  • 力荐

运动镜头太美了,视线循着少年滑行的轨迹,仿佛能听到耳边自由的风。这种自由感不仅体现在影像层面,还落实在结构上、剪辑上、甚至创作动机上,这一切既来自导演对拍摄主体的熟悉,也来自陌生,熟悉带来亲密感,陌生引起好奇心。更奇妙的是如此自由的表达讲述的却是一段段被锁住的人生,原生家庭的痛如咒语般牢不可破,唯有回望之时才能读懂彼时之爱。

3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力荐

和《篮球梦》一样,不仅是讲运动,更是在讲人生。

38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还行

一边看一边感慨万千,跟着影片的节奏在情绪起伏,偶尔湿润双眼。一个年轻人对家庭残缺、暴力很隐晦的控诉,做得很温柔但是就是能感受到他的激进想法。这是一部导演疗伤的私人记录,却能抚慰无数孩子,愿你们健康长大将来看这个片子不会再太埋怨这样成长起来的父母吧。[A-]

39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Keire: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一种解药,当我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只要玩滑板,我就会没事……当解药失效,所有糟心事又回来了。—— Zack:我感觉到压迫和绝望,我知道我就是我自己的敌人 这种感觉糟透了,你的每一次决定都使你现在的生活更加糟糕,无处可逃…… —— -Bing's mother:我尽量在帮你。如果你拍这部电影 能让你感觉好一些,那么可以,你不能改变过去。-Bing:我拍这部电影的目的是...也许我...也许你是对的,我需要向前,而不是活在过去。-Bing's mother:我希望你可以,只要我能让你感觉好点,那么可以。-Bing:嘿 咔……

41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第一个镜头出来就能确定导演是一个对moving image有着genuine creativity的创作者;倒也不是说勤勤恳恳拍出好看影像的人就不如这种天赋型,最后电影的质量和这个也没啥正相关关系,但这种天赋型选手拍出来的作品每一帧都很美,是可遇不可求的享受,而勤恳型的太难避免观影过程中有无聊的时刻…叙事与讨论也比我预想得复杂很多,导演脑子很清楚,insider/outsider这种极大的创作困难也化解得很漂亮(后来加入的剪辑师作为完全outsider视角功不可没),聪明,懂苦,还温暖真好。跑题:autoethnography做这么好简直学术榜样;我觉得他本科学文学还是帮助很大,因为autoethnographer基本就是个novelist

45分钟前
  • 力荐

华裔导演处女作,非常私密的影像记忆。三个玩滑板的发小迅速成长为彼此陌生的个体,生活也未如人意,只有滑板能让他们重回少年时。因为是拍摄身边人的故事,素材积累得很扎实,镜头非常生活化。集编剧剪辑摄影和出镜于一身的导演有前途啊!

4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真好啊,所有动人的、感伤的、难过的、激动的,都被极为有效地讲述给观众,滑板只是引子,不一味贩卖情怀也无意回避磨难,导演镜头中两位挚友的笑容都太令人印象深刻,与母亲的对话同样难忘,往日的痛楚和当下的辛酸都化作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忱,街头滑板少年的身影或许是彼此老去后仍会乐意谈起的往事。也难怪近年美国独立片会爱拍滑板了,不过相比其他成色尚可的剧情片这部纪录片或许更值得被珍藏,几乎是私人影像的最佳呈现方式了。

49分钟前
  • 柯里昂
  • 力荐

有着对话功能的私影像,非常感同身受的体验——兴趣似乎总来自于对孤独与苦痛的疗伤,接着再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人情感宣泄的出入口。有段特别打动我,就是母亲对着儿子摆好的灯光、镜头,一个劲叹自己婚姻的失败和人生的无常。这段是这部纪录片的一个缩影,它仅以兴趣作为一小部分,更多则是沉浸在家庭、成长为重心的历程里,抚摸“爱与痛的裂痕”。

5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纪录片#666. 纪录片版的[少年时代],自我治疗式的纪录片,观念和手法都相当之现代,尤其是导演对自我的曝露非常有效且有力(包括导演自己作为滑板高手拍出了一些极为惊艳的运动长镜头)。Archived footage用得非常好,这种对资料的占有是旁人完全无法企及的。对破败城市、破碎家庭、小镇青年、滑板社群、家庭暴力等等主题的开掘也比较深刻——“滑板是对抗孤独和家暴的逃避/救赎方式”,很刻意地选择了白人、黑人、亚裔三个主角(但非常有效),当然Keire那段的种族问题处理得比较生硬(而且提出的太晚了,影片基本过半才开始聊种族,这个不太合适……)。结尾又拿资料影像做了个剪辑,异常煽情。年度佳作。

5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